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走进白城
发布时间:2023-03-21 12:37:00    来源:
收藏

致力振兴 执政为民 开创洮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中共白城市洮北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洮北区地处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作为白城市唯一辖区,积极校准航向、优化思路、明确路径,紧扣省委“一主六双”、市委“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秉持区委“三五七四”发展思路,努力实现洮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洮北答卷”。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谋求区域经济新跨越 

  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和投资拉动作用,持续在增量培育、存量扩张、优势释放、质效双提上狠下功夫,坚定不移地走好兴工、活商之路。一是加快绿电园区建设。着眼建强基础功能,按照园区建设规划,聚力推进半径100公里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占地5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以及相应的配电网络建设。计划到“十四五”期末,完成投资500亿元,年用电量达到120亿度。积极推进投资11亿元的年产1万吨碳纤维、投资40亿元的年产4万吨乳制品及奶牛养殖、投资100亿元的年产8.5万兆瓦时铅酸蓄能电池等项目尽快落地,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围绕客商入驻、项目入园、企业发展,深入落实“全面包保、全程领办”制度,集中力量破解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难题,全力提升园区的发展竞争力和环境吸引力。二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坚持实施重点产业培育工程,充分发挥绿电优势,坚持把重点企业成长摆上突出位置,重点引导中一精锻发展精深加工,支持福佳科技、北方水泥“退城入园”,推动瑞程汽车、鑫宇纺织扩张产能,通过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白松长通至辽宁大通道”和白城内陆港建设,打造半径200公里的跨区物流中心,补齐区域物流产业短板,形成覆盖区域、辐射周边的商贸服务网络。依托查干浩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产业基础,以及青山草原生态小镇、林海稻米小镇、古城双塔等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短线旅游产品,全面融入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吸引游客到洮北看草原、赏古迹、沐风情、戏冰雪。 

  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牢固树立“唯此为大上项目,全力以赴抓投资”的鲜明导向,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力争集中开工“三早”重点项目10个以上。一是坚持把项目招商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盯域内主导产业、域外领军企业,围绕释放清洁能源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立足延链、补链、强链,深入开展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构筑支撑洮北经济发展的工业框架,着力在招大引强上求突破。二是增强“借梯上楼”意识,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拓展融资方式和渠道,强化项目谋划论证和包装储备,努力争取更多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三是突出全要素保障、全链条跟进、全方位服务,实行区级领导“包保制”和重点项目“专班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五化”闭环工作法狠抓项目建设,通过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洮北经济的快速高质发展。 

  围绕打造富美村屯,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立足创新发展,实现振兴目标,加快建设生活富足、环境宜居的美丽乡村,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引领,合力打造“乡村振兴创新区”。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发展壮大“种养加销”、庭院经济等扶贫产业,增强脱贫村、脱贫户“造血功能”。深入开展就业服务、“志智双扶”和“党建促振兴”活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围绕构建吉林“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普及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模式,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高产稳产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依托棚膜瓜菜种植,引入净菜包装、脱水蔬菜等加工企业,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实现产业链增收。培育引进大规模、高技术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食品、调味品精深加工。依托奶牛、肉牛、肉羊、生猪、蛋鸡等畜禽产品资源,积极引入飞鹤乳业等乳制品和肉制品加工企业,采取全产业链思维,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四是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扎实开展“百村引领、千村示范”行动,确保高质量完成示范村创建任务。加快补齐水、路、房、墙等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开展村屯环境卫生治理行动,优化“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全力打造整洁规范的农村人居环境。 

  围绕快补民生短板,顺应民生福祉新需求 

  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把更多资金、更好资源投入到人民群众最期盼、受益最广泛的民生领域。一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每年承诺和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聚焦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危旧楼改造,有效化解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二是全力发展社会事业。发挥地级城市的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支持科技创新,合力打造“区域科研中心”。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规范校外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合力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加快城乡文体事业发展,广泛开展专业性和全民性文体活动,鼓励洮北创作,培树洮北文化名片,合力打造“区域文体中心”。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补齐基层医疗设施短板,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深入推动“城乡医疗互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合力打造“区域医养中心”。 

  围绕和谐洮北建设,激活社会治理新动能 

  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政治担当,加快推进区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切实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一是持续提升城市建管。对照创城目标,整合“市区同城”的一切资源,探索城市建管新路径,构建多元建管新格局,奋力打造白城“首善之区”。建设完善群众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出行等基础设施,强化社区服务阵地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最基层延伸,努力扩大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和覆盖人群,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综合能力和水平。二是切实强化文化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开展群众喜欢的文娱活动。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注重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创新洮北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推出具有洮北文化底蕴、展现洮北时代发展的精品力作,讲好洮北故事,发出洮北声音。三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协广泛开展民主监督,支持监委、法院、检察院工作,维护法纪权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度重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党管武装不动摇,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四是精心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发展进程,确保社会发展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围绕优化政治生态,展现从严治党新作为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政治引领,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全区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旗帜鲜明地选用政治强、业务精、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实绩优的干部,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洮北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工作能力。持续推进党管人才机制创新,激励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规范、促提升,抓创新、求突破,深化城市基层党建“书记一号工程”,探索创新“一轴五治”治理模式,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治理新水平。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增强村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三是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定发展首位意识,大兴学习调研、干事创业、严新细实、负责担当、为民利民“五种风气”,坚决整治不落实、不研究、不作为、不在状态、不守纪律“五不”现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重点工作一线、大战大考火线和吃劲负重岗位中,增长真知才干。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坚决查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和腐败行为,全力构建一体推进“三不”的体制机制,保持洮北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作风,统筹兼顾抓发展,重点攻坚促突破,全面推动各项任务目标化为发展实绩,努力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洮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