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白城道地关药 壮大医药健康产业
道地关药是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居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之首。白城地处松原、大庆、齐齐哈尔、兴安盟、通辽两省一区六市的中心位置,位居一江七河,即嫩江和洮儿河、霍林河、二龙涛河、蛟流河、呼尔达河、文牛格尺河、额木特河流域,依偎大兴安岭,药用资源丰富,药材品质上乘,是优良的道地关药主产区之一,被誉为“神奇的北纬45度地带”,在吉林省素有“南有长白山,北有科尔沁”之称。我们要切实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壮大医药健康产业,为振兴白城,实现“全民健康,全面小康”作出新贡献。
立足大局,强化顶层设计
2017年以来,我市举办了两届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发展论坛。来自省内外行政行业领导代表、专家学者相聚白城,共同硏讨发展道地关药大计,搭建产、研、供、销合作发展平台,构建以白城为中心、辐射两省一区六市关药圈,谋划跨区域发展的大格局。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健康白城2030”规划纲要》提出“做强中药产业,发展现代中药,壮大产业规模”“发展保健食品和生物健康材料(辅料)产业,培育医药健康产业新板块”,展示出发展中药健康产业的长远大计。我们要把发展白中药业产业融入关药圈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紧跟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做大做强白城关药产业。
要提高认识。认清发展中药业是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建设“健康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道地关药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大,具有大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白城关药圈关系到振兴白城及周边地区经济,具有跨地域大发展的必要性;白城发展关药产业有资源丰富、品质上乘、环境适宜、区位中心四个优势和人工种药、加工制药、科技兴药三个良好基础,具有辐射和带动跨区域大发展的可行性。
要搞好规划。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组及办公室要把发展白城关药产业融入跨区域大格局、医药健康产业大布局中,协调组织推进组的有关成员单位,建立中药健康产业工作小组,以2013年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资料为基础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研究;在准确掌握白城资源底数、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基础上,与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衔接起来科学预测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作出具有开创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白城关药健康产业专项规划。
要质量第一。把提高质量作为影响中药产业全局的核心大事,抓紧抓好。质检管理部门要深入开展质量升级活动,不断推进中药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要研究制定生产、检测标准,严格检查监督,促进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要制定实施品牌培育和发展规划,提高中药品质和附加值。白城甘草、绿豆、燕麦都是药食兼用,国家地理标志性质的品种,要加大发展力度,研发高端产品,建设“白城甘草之都”“瀚海绿豆之乡”“东方燕麦之都”,让白城名牌更响亮、知名度更远大,不断扩展国内外合作领域,带动开放型中药健康产业大发展。
加大力度,强化产业链条
要形成以白城为中心的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圈,首先要把白城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要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认真落实我市提出的“启动中药材种植项目”,大力发展规模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面积。要把发展“草原湿地弱碱性中草药”纳入草原建设规划,扩大中药材单种、混种和间种面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提升药草混合型保健牧草和食疗型绿色饲料品质;要把中药种植纳入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计划,扩大森林药材种植面积,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要在改造低产田、退耕还草还林、农户庭院以及粮油作物大田中,单种、间种或套种中药植物,发展多元高效型种植业;要在实施河湖连通、盐碱地生物修复、荒漠化治理等项工程中,扩大耐盐碱、耐瘠薄、耐干旱、耐湿润类型中药材种植面积,提高生态经济效益。要建立药农专业合作社或农场,培育壮大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或园区,辐射带动农民种药致富,实现人工种植中药资源最大化,为引进和发展大型加工、商贸企业,奠定坚实可靠基础。
要大力发展中药加工及大健康产业。强化现有企业产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国药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多建吉林百琦药业中医药产业园等综合性大型园区,提升生产规模和辐射能力,带动中药材种植业和商贸、流通业大发展。
要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把中药商贸服务业作为产品流通业和商务信息业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市政府“建设绿色农产品物流园”、农村电商服务站和互联网建设之中,“构建企业与市场、生产与销售有效衔接的物流服务平台”,积极搭建以白城为中心的科尔沁草原关药商贸服务业大市场。各有关行政单位和行业组织要强化引导服务功能,加大种、加、 贸衔接和产、供、销一条龙工程建设力度,把区内外各业衔接成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商品。要强化舆论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产品展销会、商贸洽谈研讨会及参加国内外各类商会等多种形式,推介销售白城中药产品,提升白城知名度,扩大国内外市场,把白城商贸服务业做大做强。
要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在强化现有中药科研机构的同时,农科院、畜牧研究院、林科院及较大企业要设立或强化中药材研所(室),培养扩大科研队伍;把发展关药业纳入重要日程,形成科学配套的中药材种植、栽培、管理、收获、加工、贮藏、包装、运输技术规范,推动中药业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大专院校要建立中药科系,培育出高素质专业人才;科技推广部门要抓好在职培训,提高在职中药专业人才和药农职业队伍素质;生产企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部门要紧密衔接协作联动,积极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技术推广联盟”,为中药健康产业大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协调
中药材是党中央和国务院2017年1号文件提出的“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的主要品种之一。要做大做强,就要发挥好政府行政和社会组织两个方面的保障作用。
要发挥好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要把发展中药健康产业、着力形成以白城为中心的关药圈,作为政府部门开发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日程。要强化领导组织,充分发挥白城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推进组及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领导和支持各级组织开拓创新、协作共进,着力将道地关药资源打造成农业增收农民增富大产业。要强化规划实施,引导全市上下同频共振,推进一、二产业整合发展,把道地关药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升白城中心地位和辐射能力。要强化政策支撑,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制定发展道地关药产业优惠政策,让其和粮食、经济作物产业同时实行农业投入政策、补贴政策、价格政策、金融政策……调动起相关行业的积极性,把中药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要发挥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国家和省先后组建了中药协会、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健康产业协会、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战略联盟。这些组织发挥了联系中药行业、健康产业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
全国工商联医药商会中药材分会在白城召开了北方药材生产现场会,促成了白城大连绿波中药药业有限公司与吉林北方药材加工有限公司项目对接、合作签约,并在白城共建道地药材联合基地。要组建全市中药协会或联盟,促进中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搭建产、加、销、研、教有效对接平台,成为政府制定实施产业规划的助手,企业规范发展的推手,产业人才培训的能手,衔接产业链条的强手,发展产业集群的旗手。与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合作,共同开展中药农业生产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质量标准研究评价体系、商贸流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产业服务体系等“六个体系建设”,为建设吉林西部中药材生态区,实现以白城为中心的科尔沁草原道地关药圈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