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走进白城
发布时间:2017-09-18 14:15:00    来源:
收藏

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白城市发展棚膜经济综述

 

棚膜经济。安新轩摄

 

仲秋时节,行进在瀚海广袤无垠的田畴间,象征着丰收的金色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色调。田野上,收割机械穿梭往来;遍布乡村的温室大棚中,新鲜翠绿的瓜果蔬菜长势正旺,特色农作物硕果累累……辛勤劳作的农民们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近年来,白城市重新思考和定位全市农业发展,将发展棚膜经济作为富民增收的重点进行突破,闯出了一条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并重的兴农之路。

强化科研,引导产业发展

我们的好日子都是从这温室大棚里出来的。洮北区平台镇红塔村的李洪生望着大棚里碧绿的韭菜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4个雪寒韭菜大棚,每年的纯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

在密布于城郊和乡村的温室大棚里,反季蔬菜、南方瓜果、观赏花卉……种植品种琳琅满目、色彩斑斓。从春种秋收四季结果,棚膜经济改变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延伸了农业生产链条,让农民无农闲,涌现了菇娘村”“花卉村”“韭菜村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作为全省最早利用棚室种植蔬菜的地区之一,白城市强大的蔬菜种植研发能力,为发展棚膜经济占得了先机。2000多名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和大批乡村实用技术人才、科技示范带头人常年专注于棚室蔬菜科研和推广。几年来,白城市在大棚、温室里共进行了200多个新品种实验示范,20余个新品种得到广泛推广。

截至目前,全市棚膜面积已经累计发展到13.59万亩。其中,温室1.25万亩、大棚5.8万亩、简易棚6.54万亩。建设50栋以上的棚膜园区166个。棚膜经济实现产值预计超过20多亿元,占农业总产值近十分之一。在白城,棚膜经济已经成为集群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和广大农民发展避灾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规模种植,形成产业集群

镇赉县建平乡大岗村玉木耳生产标准化扶贫示范园内的26栋大棚里种植的是吉林农业大学的最新科研成果——玉木耳。村里的专业合作社通过与长春亚泰集团签订销售合同,年收益可达120万元。

发展蔬菜种植只是白城市产业布局的一枚棋子。白城市农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棚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白城市提出依托棚膜园区,大力发展采摘园、餐饮、旅游等乐民富民产业。洮北区东风乡绿野生态农庄、洮南市福顺镇草莓采摘园、大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场开心农场、镇赉县镇赉镇达梦家庭农场葡萄采摘园、通榆县新发乡葡萄和鲜花采摘园……一时间,各类棚膜经济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按照白城关于发展棚膜经济和庭院经济的规划,以5个县(市、区)城镇郊区为中心的城市蔬菜直接供应基地和优质瓜果产业示范区正在形成,以图乌公路沿线、长白西线公路沿线、嫩丹高速沿线为重点的6万亩棚膜经济产业带粗具规模,17个国家标准园和54个省级棚膜产业园区也已全部投入使用。重点建设的无公害棚膜经济示范园区、10万亩保护地西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3万亩辣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区、8万亩保护地香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高标布局,推动产业升级

耕作小道完善相通,加压泵房按需分布,排涝沟渠一应俱全;棚体排列齐整,卷帘机电动升降,滴灌管膜下延伸;棚内棚保温和地热升温设施完备……洮北区青山乡棚膜经济园区内的设施一应俱全,营造出一个相对可控的作物生长环境,处处体现着以农作物为本独特匠心。

在白城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全市棚膜经济生产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白城市要求各地及相关部门创新思路,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发展路子,积极培育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运行模式,组织经纪人拓展市场,联系订单,形成一条龙格局。全市共成立瓜菜生产专业合作社116个,入社成员17591户,占生产农户的59%。通过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有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和集中连片开发,并在生产经营中实行六个统一的管理模式,为发展设施农业推波助澜,使棚膜生产的规模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品牌是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白城市主打绿色”“生态牌,在推进棚膜经济的同时,认真抓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全市共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0万亩,经省农产品质量中心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1个,面积18.5万亩;经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16种,其中,洮南市的红干椒经过国家认证,洮北区的10种蔬菜通过省里认证。28种蔬菜正在申报国家级无公害蔬菜。

转变观念,带动农民增收

棚膜经济对于习惯于传统种植模式的农民来说是一项新生事物。为了带动农民自觉参与棚膜经济,白城市按照政府推动、科学引领、典型示范、市场引导的思路,通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棚膜经济。

白城市将棚膜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收入较高、技术先进的乡镇作为示范,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县乡及相关部门考察、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引导,用看得见的实例和实实在在的效益吸引农民参与其中。

为了推动棚膜经济发展,白城市采取群众自己拿一块,政府补一块,银行信贷一块的办法,解决农民投入资金不足问题。大安市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发展棚膜经济,对建设15栋大棚以上的棚膜园区,市财政给予每栋大棚资金补贴4000元,贫困户给予每栋大棚补贴12000元。镇赉县拿出扶贫资金3800万元,计划两年内扶持贫困户在庭院建设大棚1万栋,每栋补助3800元。洮南市争取发改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在福顺镇、万宝镇建设两个高标准温室园区。洮北区拿出扶贫资金500余万元,为贫困户建大棚,每栋补助4000元。

如今,一栋栋现代化温室里呈现的是反季节蔬菜瓜果的茂盛生长和热火朝天的农家乐观光旅游景象,白城农民正在用行动谱写农业生产新的注脚。

按照白城市的规划,下一步将积极开展棚室所有权登记颁证和保险工作,给棚室落户口、上保险,让棚室能抵押贷款,逐步扩大棚室抵押贷款规模,让棚室遭受自然灾害能够得到补偿,推进棚膜经济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市棚膜总面积将达到20.6万亩以上,专业乡镇发展到10个,专业村屯发展到100个,乡乡有示范园区,村村有示范户。棚膜蔬菜总产量达75万吨,解决农民就业12万人,总收入达25亿元,并形成以白城市为中心,面向黑龙江,内蒙,北京,上海等地乃至俄罗斯,蒙古,朝鲜至韩国和日本蔬菜产业集散地……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