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走进白城
发布时间:2017-11-07 00:00:00    来源:
收藏

吉林向海:楼为树让路 人为鸟移民

 

“为了避开树冠,这栋房子向西移动了3.5米;为了避免干扰迁徙途中鸟类的视线,所有建筑外观都用暖色,浅色。”在即将竣工的向海小镇,现场施工的设计师介绍,再有一个月,从向海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迁出的上百户居民将住进这8栋新居。在这里,大楼要为树木“让路”,居民也要把6700多公顷的耕地还给珍稀鸟类安家。

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西部通榆县境内,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丹顶鹤、大鸨、东方白鹳、黑鹳等珍稀水禽重要栖息地,区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50多种。但在1981年保护区设立之前,这里就有了村庄和居民,农耕和放牧影响了野生动物的栖息。

74岁的宋诸品是向海村西社的老户,1957年来这里的时候,当地只有17户居民。描绘起那时候的向海,宋诸品一脸兴奋,“冬天在湖面上打洞,用蜡烛一照,鱼就聚过来,用瓢就能盛起来。”当时区内的蒙古黄榆茂密成林,常能见到狼、狍子、野猪奔跑。村民放牛的时候,还救起过受伤的白鹳。

后来在向海居住的人逐渐增多,人们开垦农田,过度放牧,导致蒙古黄榆大面积减少。“幼树刚长出寸把高就被羊群啃光了,次生林根本无法接续。”向海乡副乡长王旭明说,野生动物无处藏身,越来越少。

为了把土地还给湿地,让鸟类有更多的栖息之所,吉林近年开始实施移民工程,拆除房屋及窝棚248户,退耕还草6711公顷。宋诸品拆了住了40年不到60平方米的泥草房,得到了5000元的补偿。政府还以每年8000元钱的价格流转了村民退耕的土地,是当地均价的4倍。新房建成前,村民还可以得到每月500元的租房补贴。

禁止放牧等于断了世代养殖的传统。为此,通榆县与向海保护局组织30多名养殖大户,免费到山东潍坊学习奶山羊圈养,对于有意向的养殖户,资助建设标准化牧业小区,产出的羊奶供给当地的羊奶企业。以奶山羊每只2000元计算,每天产奶2.5公斤,一年可收入1500元,加上销售羊羔利润,当年就能回本。

随着湿地恢复,人类活动减少,近两年,向海保护区的迁徙鸟类明显增多,到2020年,向海保护区计划恢复林地12万亩,恢复林地面积达到上世纪90年代水平。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