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资源培育精品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大安市安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李艳辉
旅游业是我市现代服务业中最有条件率先崛起的产业,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推动白城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条件,也必将在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的战略性作用。
一、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旅游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导,以“一线八点”精品旅游线路为引领,立足“湿地鹤乡、生态白城”整体形象定位,全力打造旅游品牌,精心培育湿地生态、军事体验、民俗风情、草原风光、乡村休闲、历史文化六大系列旅游产品,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大安市共实施旅游重点项目37个,完成投资20459万元,旅游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全市共有主要旅游景点150余处,其中向海、莫莫格、大安嫩江湾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查干浩特为国家3A级景区。开发设计各种旅游线路共计82条。到今年的10月末,旅游接待总人数达291.79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收入41.12亿元,同比增长25.63%。旅游产业在我市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地位明显显现。
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宣传造势不够。(二)旅游品牌开发不足,资源挖掘不深。(三)旅游受季节影响明显。(四)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
三、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产业培育,加大宣传营销,提高旅游综合实力。一是立足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宣传“湿地鹤乡、生态白城”整体形象。二是形成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的合力。三是开展“五个一”宣传工程。即:制作一套旅游景区系列宣传品,出版一套景点导游讲解丛书,摄制一套旅游系列宣传片,打造一台高水准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演艺节目,拍摄一部影视剧。四是做大做强白鹤节、杏花节、垂钓节、冬捕节等旅游节庆活动。
深挖旅游资源,培育打造旅游新品牌。一是完善“湿地生态游,军事体验游、民俗风情游”三大品牌。二是深挖文化资源,提升品位,培育打造新品牌。三是把白城区域内的品牌景区景点串联成线,精心设计旅游线路。
转变观念,突出特色,补齐短板。一是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开发建设游客参与度高的休闲娱乐项目。二是根据冬季严寒、冰雪天气多的特点,开发旅游项目。
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一要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做好旅游标识标牌、接待中心、公共厕所等设施,并努力与国际接轨。二要切实提高宣传营销的实效,加大创意推广。三要加强行业监管,实行旅游业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四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