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白城市人民政府文件
白政发〔2010〕28号
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白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白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白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方案
(2010年12月1日)
为了推动我市蔬菜生产和流通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搞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发展为基本方向,以蔬菜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以蔬菜供给应急能力建设为主要任务,大力发展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搞好储藏、包装和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形成,切实满足城乡居民对蔬菜品种、数量、质量的需求。
二、目标任务
(一)建设目标。
201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产量达到13.25亿公斤,总产值实现28.07亿元,其中:大棚(温室)蔬菜面积6万亩,产量达到3亿公斤;地膜覆盖蔬菜30万亩,产量达到2.87亿公斤。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97%,蔬菜复种指数25%,水利化程度96%。
2013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产量达到14.76亿公斤,总产值实现30.58亿元。其中:大棚(温室)蔬菜面积8万亩,产量达到4亿公斤;地膜覆盖蔬菜40万亩,产量达到4.2亿公斤。无公害生产面积接近100%,蔬菜复种指数30%,水利化程度99%。
201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达到20.7亿公斤,总产值实现42.28亿元。其中:大棚(温室)蔬菜面积12万亩,产量达到6亿公斤;地膜覆盖蔬菜50万亩,产量达到5.47亿公斤。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蔬菜复种指数40%,水利化程度100%。
(二)建设任务。
1.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城市郊区以发展精细蔬菜为主,大力推广温室大棚生产,达到“春提前,秋延后,冬产鲜”四季有蔬菜上市。在白城市周边地区建设8个棚膜蔬菜生产专业村。分别是:以平台镇红塔村为主的雪寒韭菜种植园区,面积达到1500亩,年产量达到650万公斤;以三合乡二龙村为主的蒜苗种植园区,面积达到500亩,年产量达到285万公斤;以三合乡纯阳村为主的叶菜类种植园区,面积达到300亩,年产量达到235万公斤;以三合乡朝阳村为主的甘兰种植园区,面积达到300亩,年产量达到160万公斤;以东风乡保平村为主的黄瓜种植园区,面积达到200亩,年产量达到150万公斤;以东风乡长发村为主的西红柿种植园区,面积达到300亩,年产量达到242万公斤;以东风乡青山村为主的羊角葱种植园区,面积达到300亩,年产量达到1400万公斤;以到保镇复兴村为主的蘑菇种植园区,面积达到50亩,年产量达到50万公斤。偏远农村积极发展秋季大陆蔬菜。采取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模式,着力培育马铃薯、秋白菜、地瓜、圆葱等生产专业乡。在全市建10个蔬菜生产专业乡,有洮南福顺镇红干椒,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3700万公斤,洮南万宝乡马铃薯,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量6980万公斤;洮南洮府乡甘兰,种植面积0.5万亩,年产量2500万公斤,大安四棵树乡秋白菜,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大安舍力镇圆葱,种植面积0.5万亩,年产量1250万公斤;大安联合乡豆角,种植面积0.5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洮北林海镇地瓜,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量2100万公斤;查干浩特岭下镇茄子,种植面积0.5万亩,年产量650万公斤;通榆开通镇萝卜、芥菜,种植面积0.5万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镇赉坦途镇大葱,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修订完善蔬菜生产标准,加强蔬菜生产监督管理,稳步推行蔬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进入市场的蔬菜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积极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园区化生产模式,达到棚室座落有致、水利设施配套、道路四通八达。
2.加强蔬菜批发市场建设。统筹搞好城乡蔬菜市场建设规划。按照建设区域商贸集散地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蔬菜市场建设规划,积极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和城市集散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重点对白城经济开发区保胜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扩建,规划占地15万平方米,建设蔬菜水果交易区、加工包装区、配送、检测、商务服务区等。同时要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完善城乡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在2015年前建成电厂菜市场、东郊菜市场、铁东菜市场、棉纺菜市场、吉鹤菜市场、大象菜市场、友谊菜市场、东风菜市场、大都菜市场、长庆菜市场等10个标准化菜市场。完善流通体系。一要鼓励支持城市批零市场逐步向集团化、公司化经营方向发展。重点培育金百合超市、保胜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企业向集团化、公司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探索符合我市实际、产销衔接好、流通效率高的“菜篮子”流通新模式。二要培育冷链物流。引导金百合超市、明客多超市、明兴超市、保胜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加强预冷设施、冷藏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从产地到零售全过程的冷链系统,降低损耗,延长销售期。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检验检测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实施绿色、有机蔬菜定点或专柜销售。加快推进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形成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加快蔬菜流通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实行索证索票和质量安全检测。在保胜农产品批发市场获得“绿色市场”国家认证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申报更多的“绿色市场”,争取在5年时间内每个县(市、区)保证有1个批发或零售市场取得国家认证,发挥“绿色市场”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引导示范作用。
3.加强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现有的吉林省金塔集团、白城市天福食品有限公司、白城市洮儿河红食品有限公司、白城市汉德酱菜食品有限公司、洮南万宝粉条加工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实行技术改造、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综合发展能力,加工能力要达到2亿公斤以上;二是突出项目拉动,加大招商引资等办法,吸引域外资金来白投资,新建蔬菜加工企业,发展蔬菜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年末全市新建大型蔬菜加工企业3个;三是规范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引导企业通过对农户实行订单种植和回收,并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进行技术服务等手段,加强企业同农户的紧密联系,使企业和农户得到双赢。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建立起稳固的合作模式,延长蔬菜产业链;四是鼓励支持域内外工商业户,抓住蔬菜上市旺季价格低廉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蔬菜速冻、脱水、腌渍等加工项目,解决旺季蔬菜过剩、淡季蔬菜供应不足问题。通过政府技改补贴或贴息,促进资产重组或合资合作,使其做大做强,规模发展成本低、价格高的干菜、腌渍菜,适度发展净菜、酱菜加工。五是积极引导洮北区民乐村绿色蔬菜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抓好大棚蔬菜生产园区建设,开展净菜整理、营养配菜配送业务,提高蔬菜消费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六是培育知名品牌。加大对我市蔬菜名牌产品的开发力度,围绕地域特色、产品特征等,对蔬菜产品进行冠名注册,并尽快培植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的申报,以基地为 依托大力开发绿色有机蔬菜,培育优质蔬菜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并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
三、保证措施
(一)加大扶持力度。财政、发改、工商、商务、农业、畜牧、水利等部门,要围绕蔬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