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走进白城
发布时间:2021-09-27 09:41:00    来源:
收藏

瀚海粮仓庆丰收 鹤乡振兴感党恩

吉林·白城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隆重开幕

 

李明伟宣布丰收节开幕 葛树立等出席

市委书记李明伟宣布吉林·白城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

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示区。

鸟瞰吉林·白城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

又是一年金秋季,年年相约丰收时。925日,吉林·白城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大安市嫩江湾旅游区游客中心广场隆重开幕。市委书记李明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树立出席开幕式,李明伟宣布吉林·白城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

市委副书记张旗威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代表白城市委、白城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农民朋友和奋战在“三农”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向关心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喜看白城今年农业生产,又是大丰收的一年,全市粮食产量跃上新台阶、实现“十连增”。展望白城未来农业发展,我们要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亮丽答卷。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志刚在仪式上宣读《关于表彰白城市乡村振兴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的通报》。

相关领导为受表彰同志颁发证书。

今年的丰收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仪式上,省市领导们参观了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参加增殖放流活动,参观嫩江湾旅游区精品景点,启动碱地水稻丰收开镰,现场参观无人驾驶智能水稻收割机作业、无人机航化作业演示、农民手工收割水稻比赛、现代化农业机械展示、大安市盐碱地治理成果图片展,品鉴碱地稻米产品。

省有关厅局负责同志;白城市四个班子领导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脱贫村党支部书记以及农民代表等参加活动。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白城市委、市政府主办,大安市委、市政府承办。活动以“瀚海粮仓庆丰收,鹤乡振兴感党恩”为主题,聚焦农业大丰收和生态旅游大突破,展示白城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引导带动城乡共庆丰收、分享喜悦、传递幸福,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引领广大农民知党恩、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五谷丰登晒喜悦 乡村振兴感党恩——吉林•白城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掠影

大安市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里无人驾驶智能水稻收割机正在作业。

嫩江湾同心桥码头增殖放流活动,鱼儿欢快进入新的家园。

全市驻村第一书记代表为丰收点赞。

丰收节开场舞蹈《丰收锣鼓》。

丰收节开场歌伴舞《在希望的田野上》。

大安市宏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员展示草编作品——红船。

今年牛心套保的螃蟹真肥。

巨大的洮南黑水西瓜引起参观群众的阵阵赞叹。

通榆天意集团的全自动煎饼制作机器出品迅速。

洮北:洮儿河畔好“丰”景 全区粮食生产有望突破27亿斤

暑去秋来收获忙,遍地金黄谷满仓。金秋时节,走进洮北各乡村,麦浪滚滚,稻谷飘香,到处都是丰收的美好景象。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夺取粮食丰收对稳定经济发展大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明确要求,洮北区大力开展“全力防灾减灾夺取粮食丰收行动”,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作物安全成熟、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措施落实为主要手段,坚持因地施策、分类指导,强化指导服务、突出重点区域、紧盯关键农时,以最实的举措、尽最大的努力抓农时、加力度,确保粮食稳产增产颗粒归仓。

优化种植结构 加强组织领导

洮北区充分发挥地处北纬45度和“黄金水稻带”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种植,全区玉米、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以上。同时,积极发挥土壤类型多的优势,积极发展燕麦、绿豆、高粱、谷子等杂粮杂豆生产,不断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今年粮食生产有望突破27亿斤。

为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洮北区成立了防灾减灾夺取粮食丰收行动领导小组,同时,加强对粮食主产的指导服务,洮北区还成立了防灾减灾技术指导组,跟踪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各级、各部门都积极行动,切实担负起抓好粮食生产的主体责任,提前谋划应对措施,早安排、早落实,持续抓好生产管理,做到粮食丰收不到手,工作力度不放松。各乡镇也纷纷结合各自实际,组织人员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切实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加强应对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的指导服务,力保发生灾害第一时间深入现场调查研判,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农民落实有效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夯实基础设施 强化田间管理

洮北区按照“夯实基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洮北区新建高标准农田11万亩以上。积极推进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及智能农机与信息化装备等推广应用,加快补齐杂粮杂豆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短板。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省、市级资金渠道,开展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2021年洮北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同时,积极落实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重点抓好干旱、洪涝、台风等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努力降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完善田间监测网点,促进“虫口夺粮”保丰收。

时下正值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时节,洮北区大力落实指导服务包保工作机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及时解决粮食作物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稳产增产,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收。

落实“藏粮于技” 提升粮食品质

洮北区大力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全面落实保护性耕作补贴政策,全力抓好先进适用农机具配套和现有农机具改造,全程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鼓励农户实施保护性耕作。2021年洮北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达到了70万亩。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基础,以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为重点,配合推广机械化深施肥、施用微生物菌肥等集成节肥技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提高农药的科学使用水平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步伐。

为切实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粮食作物的抗灾能力,洮北区不断加大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大高产高效、优质高抗玉米、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杂粮杂豆等低耗肥作物的品种,推进粮食品质的提升。持续扩大白城粮食品牌的影响力,坚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推进,形成区域品牌优势,为粮食稳产、农民增收注入了动力。

谷子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农民笑开了颜……洮北这一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正以她最热烈的方式,迎接丰收的到来。

镇赉:沃野欢歌唱丰年

秋风拂鹤乡,沃野丰歌起。漫步镇赉大地,满目收获美景:金黄的玉米、彤红的高粱、起伏的稻浪……硕果累累的田野之上,颗粒饱满的果实正尽情书写着金秋的丰收画卷。

镇赉县2021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0万亩,预计产量28.03亿斤,比去年增产4.82亿斤。风调雨顺,喜获丰收,连创佳绩——镇赉县粮食产量实现13连增:今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73万亩,经测产预计粮食总产量为34.5亿斤,比上年增加0.2亿斤,比前年增加1.4亿斤。其中:玉米面积为101万亩,预计产量为66.5万吨;水稻面积为145万亩,预计产量为95万吨,平均亩产为1310斤。截至目前,全县平均降雨量427.5毫米,雨水调和,积温与历年同期持平,有效保证了农作物长势,全县农作物无灾情,为粮食产量继续稳步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该县依托项目拉动,完善田间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和河湖连通工程,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提高粮食产量奠定扎实基础。该县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无缝对接。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培育和引进新品种和适用新技术,改善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利用“科技冬春”大培训,加大农业科技普及面。组织农民召开现场会,提高全县农民科技种田水平。精心培育好雨米业、益健米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继续实施“敞开、普惠”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提升农机装备能力,推动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突出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示范推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抓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为确保粮食增产,镇赉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专门召开会议,对全县粮食生产进行全面部署,确定了“兴水增粮、整地增粮、科技增粮、政策增粮”方针,把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纳入了各乡(镇)场的绩效考核,并按农时季节督促各乡(镇)场做好各项农时工作。

为保证粮食产量逐年递增,今年在雨水较多和旱情出现的季节,县农业部门利用国家农业部给配备的农情田间监测专用设备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等加大监测密度,对指导农户防止玉米大斑病、水稻稻瘟病和受旱地块缺墒起到了关键作用,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准确性和针对性。强化灾害预警服务,根据气象灾害和作物生育进程做好科学防灾减灾;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保障作用,加强对干旱、冰雹的动态监测与联防机制。减少农业灾害对粮食的损失,努力实现保丰收、促增收。

同庆丰收、共享丰收、畅谈丰收……人们将尽情徜徉在“农业兴旺、农村大美、农民富裕”的景象中,喜庆建党百年,共享全县“三农”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感受衔接乡村振兴的新成效、新面貌,共同展开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通榆:红辣椒“串起”火红的日子

初秋,在通榆县瞻榆镇的田地里,长势喜人的辣椒随处可见。

村民李浩川告诉笔者,今年他种了两垧双垄地膜红辣椒,看这长势,一垧地纯收入4万元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几年多亏种植红辣椒,让他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今年,李浩川家的两垧地辣椒全部更新了“鲁红8号”,拨开浓密的辣椒叶,一簇簇红辣椒特别抢眼。“鲁红8号”属于辣椒新品种,具有坐果集中、产量高、品相好等特点,尽管生长习性与传统品种略有不同,可李浩川说:“种植管理技术这一块儿,镇政府都给安排得妥妥的了。”今年春天,瞻榆镇政府组织种植户代表前往通辽市开鲁县等辣椒主产区学习新品种辣椒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打消了种植户的顾虑。

瞻榆镇东关村党支部书记采维东说:“通过这几年辣椒产业的发展,瞻榆镇已经具备了成熟的产业链条,从辣椒品种的引进、辣椒的覆膜种植到田间管理、产品销售、辣椒粗加工等环节的不断完善,辣椒价格也逐年提高,现在东关村能种辣椒的垫子地50%都种上了辣椒,市场行情一路看好,通过辣椒产业的发展,将来一定能走向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近年来,瞻榆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不断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种植产量高、效益好的红辣椒,积极在企业与种植户间牵线搭桥,推动辣椒种植走市场化道路,辣椒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同时不断组织种植户外出学习种植技术,定期聘请专家为村民进行田间管理培训,村民种植辣椒积极性空前高涨。采维东介绍:“据统计,今年,全镇辣椒种植达1100垧,每垧收入可达3.5万元,占种植户收入的50%,逐步实现经济作物种植的规模化,以农业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大安:稻谷飘香 蟹肥菊黄

金秋九月,大安大地稻谷飘香,蟹肥菊黄,处处是醉人的丰收图景,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总产有望突破27亿斤,比2020年将增加3.54亿斤,创历史新高。

扛起责任,确保粮食安全。大安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安市委、市政府把“三农”工作摆在首位,扛好“米袋子”,稳住“压舱石”。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防止耕地“非粮化”,落实秋季粮食作物面积244万亩,比去年增加46万亩,增长23.2%,其中玉米面积157万亩、水稻面积55.5万亩、大豆面积12.6万亩、高梁面积10.6万亩、杂粮杂豆面积5.4万亩、鲜食玉米面积1.7万亩、小麦面积0.9万亩、薯类面积0.3万亩。各部门互相配合,协同攻关,全力保障粮食丰产。农业部门加大“科技之冬”科普活动,送科技下乡,送科技到户,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财政部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发放农业支持保护性补贴,玉米、水稻、大豆等生产者补贴,农资上涨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粮食安全。大安市气象局在农作物生长期间适时发布气象预警。水利部门在春秋两季预防春旱和洪涝方面做好打井和排涝准备,全市现有大小农田井达18911眼。

科技兴农,提升粮食产能。粮食丰收,离不开科技加持。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140万亩,占适宜开展保护性耕地面积的75%,占玉米耕作面积82%。建立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基地3个,实施面积3050亩;乡级高标准2个,实施面积600亩,黑土地保护走在了全省前列。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试点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安全市10个乡镇实施面积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全市实施700个样。按照省市“5G+智慧农业”工作要求,在中科佰澳水稻种植试验田和种植基地通过5G基站建设创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利用远程视频诊断、农作物管理、无人驾驶拖拉机等信息手段,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领域应用。

盈车嘉穟,年丰时稔。下一步,大安市将指导农户做好秋粮后期田间管理,防止早霜等灾害工作,坚持“保地温、促早熟、适时收”的技术路线,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作物抵御低温的能力。引导农民加强防灾减灾意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继续做好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洮南:农田丰收季 百姓乐开花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古城洮南,田野里连片的水稻陆续成熟,各式大型水稻收割机奔驰在田野里,抢抓晴好天气收割,一派繁忙景象。

“口粮田加上承包的土地,今年我一共种了9公顷多水稻,今年雨水好,水田都基本没用浇,早稻现在已经成熟,都是机械化作业,毛收入近30万元。”洮南市福顺镇庆茂村的吴海波说。

近几年,洮南市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实施信息引导,采取政策鼓励,推广良种良法,夯实粮食生产基地基础,全力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水平提高。截至2020年末,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开展保护性耕作68.4万亩,深松整地68.8万亩,粮食产量36亿斤左右。

除基本农田作物外,洮南市还大力发展林果蔬经济,做大做强特色品牌,累计种植黑水西瓜、黑果花楸等经济作物33种,成立园艺特产技术信息服务站,开展农村“双百”实用人才培训200人次,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拓宽。

王奎是黑水镇当地有名的种瓜大户,种植西瓜已有18年,今年他种了20多亩黑水西瓜,算起经济账他美在眼里、乐在心里。“黑水这地方是沙土地,产的西瓜甜,黑水西瓜也有名,我今年种西瓜大约能卖30多万元吧,相当给力。”王奎兴奋地说。

洮南市种植黑水西瓜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黑水西瓜有籽小、糖高、瓤红、抗性强的优点。今年洮南市黑水镇种植西瓜面积达800公顷,预估产量4400万公斤,销售额为6100万元。香甜可口的黑水西瓜如今种植已经辐射到洮南市安定镇、二龙乡、通榆县双岗镇等周边乡镇。

“留住河湖水,打好生态牌”是近几年洮南农业发展的新思路。自我省启动河湖连通工程以来,河湖水日渐充盈,洮南的地貌环境、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洮南市圣一金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优质小冰麦种植示范基地,正是洮南“三个三”工作思路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力举措,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局面,让废弃盐碱地里长出了“金”粒子。

“今年我们种植了7000亩的小冰麦,经过后期加工和包装,每斤小冰麦面粉可卖到10多块钱一斤。种一垧地小冰麦相当于种三四垧地玉米。同时它的天然、绿色、有机等特色还备受消费者青睐,很多人都说这个小冰麦面粉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圣一金地农场负责人沈军说。

满怀辛勤耕耘的丰收喜悦,借着加快发展的时代东风,洮南市正聚焦“争当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目标,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围绕洮南绿豆、福顺辣椒、黑水西瓜、万宝粉条等特色品牌,支持引导相关农产品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生态资源、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农村新业态,为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农业更有发展而不懈奋斗。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