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走进白城
发布时间:2025-11-24 09:18:00    来源:
收藏

专家“智”支撑 通榆“牛”起来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但通榆县畜牧业发展的热潮却扑面而来。1120日至21日,由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组织,省农科院研究员及畜牧专家团应需而至,深入通榆县畜牧企业,将前沿技术和务实服务送到养殖栏舍边、牧民心坎上,为当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您帮忙看看我们这批草原红牛的雪花肉潜力怎么样?在通榆县天牧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的繁育区,公司总经理王志刚向省农科院牛育种与资源创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吴健询问。牛栏里,一头头毛色光亮的草原红牛正悠闲踱步。吴健仔细察看牛只体型,用手精准按压评估背膘厚度,现场开办牛产业课堂

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下一步的关键在于精细化选育,把种源优势转化为品牌胜势。吴健一边记录,一边给出关键建议。

与此同时,在公司的绒山羊、小尾寒羊养殖区,省农科院养羊技术研究团队首席专家王春昕和肉羊团队首席专家赵中利也被养殖户们团团围住。这羊绒的细度怎么再提升?”“羔羊的成活率有啥好办法?大家争相提问。专家们俯下身,检查羊只状况,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解关键技术,小小的栏舍变成了答疑现场。

在产业链条完善的吉林省吉运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团的考察更是一场贯穿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科技巡诊。作为全国最大的安格斯牛养殖基地,吉运牧业创新实践政府搭台+企业引领+金融助力+保险兜底+农户(村集体)参与五位一体养殖新模式,带动上百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现场考察刚刚结束,一场关于企业未来的交流随即开始。

我们在安格斯牛养殖规模上优势突出,但还想在种源核心技术上更进一步,未来应该如何去做呢?企业负责人郑海峰开门见山,直指企业在种源优化、高端市场突破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三大方面的迫切需求。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安格斯牛的本土化选育必须建立更精准的性能测定体系。吴健率先回应。

省农科院农村能源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李明提出了变废为宝、改土增效的循环农业方案,通榆有盐碱地,而你们有大量的粪肥。这恰恰是绝佳的组合——将这些粪肥经过科学处理,变成改良盐碱地的宝贵资源。紧接着,省农科院牧草育种团队首席专家于洪柱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思路,通过肉牛养殖粪污处理有机肥生产盐碱地改良牧草种植饲料供给的闭环模式,不仅能改良盐碱地,种植出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更能构建起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郑海峰感慨道:专家们从白天聊到黑夜,这份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诚意和深度,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此次专家行,不仅是技术的输送,更是信心的提振。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这种点对点的精准服务,力争短期内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共同将通榆的肉牛产业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型产业。省农科院研究员张伟说。

科技春风拂过通榆的沃野,这场及时雨般的服务,正催生着新的希望,为通榆县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审:于淼淼 复审:程继伟 终审:李鹏飞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