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走进白城
发布时间:2025-05-16 08:52:00    来源:
收藏

洮北区:科技抢跑插秧季 96万亩稻田换“绿装”

 

眼下,水稻插秧已陆续展开。洮北区广大水稻种植户抢前抓早,在机械化插秧、无人机运苗、侧深施肥等一系列智能科技加持下“抢跑”插秧季,96万亩稻田喜换“绿装”。

在洮北区金祥乡平顶村水稻种植户孙玉峰家的田地里,一架无人机稳稳悬停在育苗盘上方,机械爪精准抓取40斤重的秧苗运输袋,向着百米外的水田飞驰而去。曾经肩挑背扛的繁重劳动,如今仅需一人一机便高效完成,农业生产变得如此轻松高效。

孙玉峰说:“每年我需要78个人运苗,今年改用无人机,既省人又省力还省工,我的90亩地2天就将苗全部运完了。”

用科技手段运苗,以智能技术插秧。洮北区金祥乡平顶村水稻种植户姜宁正全神贯注地操控着高速插秧机,在自家的稻田中往来穿梭。青翠的秧苗盘整齐摆放在插秧机上,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株株稻苗整齐有序地插入泥土中,插秧机所过之处,稻田中就泛起一层淡淡的新绿。姜宁向记者介绍:“今年我家种了130亩水田,使用1台机器进行机械插秧,大概45天就能完成,不仅保证了插秧的均匀度和深度,还提高了水稻的成活率。”

在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全宝村钟建航家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技人员正指导他如何开展插秧后田间管护工作。近年来,洮北区农业部门推广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优势显著,在不增成本、人工、不减产的情况下,既能减肥减药、提质增效、培肥土壤,还能助力水稻生长,促进苗齐苗壮,插秧后缓苗快。钟建航介绍:“用了微生物肥之后根系特别发达,而且可以抢积温,不影响插秧后苗的生长质量。”

为保障水稻种植顺利开展,农技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屯,针对播种时间、苗床管理、插秧密度等关键环节,进行详细指导,特别是针对今年春季气温偏低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如果遇到晚上温度低于12摄氏度的低温天,要加大水层,用水来增加地温,防止水稻苗受冻害。如果遇到风天,更要加大水层,一定要达到苗高的三分之二,防止风把苗吹干。温度升高之后要适当的降低水层,增加地温,让水稻苗快速分蘖。”洮北区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吴俊龙为水稻种植户把脉支招。

据了解,洮北区今年水稻种植面积96万亩,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插秧作业,出动拖拉机、搅浆机和插秧机等机械设备3000余台套,无人机700余架,有效提高了插秧进度。截至目前,已经插秧近10万亩,完成全部水稻面积的10.41%,预计在5月末完成全部插秧工作。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