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走进白城
发布时间:2020-07-22 09:42:00    来源:
收藏

以思想解放促进行动突围

洮南市把生态建设上的“绊脚石”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洮南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以思想“利器”、破生态“难题”,坚定不移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洮南市2019年粮食产量达22.63亿斤,每到粮食丰收时,农民欢欣鼓舞,但冬春两季各级党委政府却压力陡增、“眉头紧锁”。原因就是巨大的粮食产量,同步带来大量的秸秆,秸秆大面积集中露天焚烧,既污染环境,也浪费资源,封堵禁烧成为绕不开、躲不过的“老大难”问题。据统计,2019年,洮南市农作物秸秆总量达120万吨,其中禁烧区39万吨,限烧区81万吨,秸秆可收集利用量约98万吨。过去,受传统习惯影响,广大农民一直视秸秆如“废弃物”、习惯一烧了之。长期以来,各级干部大多以“堵”为主,千方百计禁止大面积集中焚烧。秸秆处理成了这里领导干部的工作负担,让各级党委政府感到很“挠头”。

秸秆处理一味“堵”,势必难以为继,必须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算好“生态账”“经济账”,在“疏”上下功夫、做文章。为此,洮南市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反复调研论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原则,按照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的思路,通过“五个一批”为秸秆寻找“出路”,让生态的“包袱”变成可利用的“宝贝”。

一是强化打捆作业,集中离田一批。着眼于防止大面积集中焚烧秸秆,洮南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市秸秆禁烧区内实施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化作业。去年,作业面积达100余万亩,补助资金达3012万元,禁烧区内秸秆全部离田,实现了“零火点”。同时,积极帮助联系处理渠道,处理了农村生活燃料及外售量约20万吨,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精准招引项目,集中消纳一批。围绕能源化利用,洮南市加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招引力度,成功引进了总投资3.63亿元的30兆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利用秸秆进行发电,年可消纳秸秆30万吨,目前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预计年末可竣工投产。同时,加快推进山东万华集团生态板业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利用秸秆制作板材,实现对秸秆的深加工再利用,目前已规划了项目产业园区并初步选定了厂址。

三是加大补贴力度,集中还田一批。围绕肥料化使用,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秸秆覆盖还田、高留茬作业的农户给予政策补贴。2019年,补贴面积25.3万亩,补助资金达734万元,秸秆还田约30万吨。

四是发展畜牧产业,集中过腹一批。围绕饲料化运用,充分利用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契机,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养殖大户扩大养殖规模、提升过腹转化率。目前,洮南市共有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1400余家,牛羊存栏65万头(只),年可过腹转化秸秆约20万吨。

五是紧跟市场需求,集中转化一批。围绕原料化、基料化应用,聚焦绿色发展方向,洮南市全力扶持域内多家秸秆深加工企业扩大产能,通过加工燃料、饲料、食用菌等产品,年可处理秸秆约6万吨。

通过“五个一批”,2019年洮南市秸秆综合利用量约7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约为77%;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90%以上。这种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思想转变和行动转变,不仅让洮南从源头上解决了禁烧难题,更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