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营造“拴心留才”软环境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关键环节,做实做细人才服务保障,全力营造“拴心留才”软环境,让各类人才在白城立住脚、留住心、扎下根、创好业。
日前,市委组织部联合团市委,组织全市各领域100余名高层次人才集中观看重大历史题材影片《731》,教育引导各类人才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今年以来,全市已组织各类人才开展观影交流、青年交友、人才大讲堂等活动20余次,为各类人才搭建沟通交流学习平台。”市委组织部相关科室负责人说。
建机制聚合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每年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定年度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研究部署全市人才工作。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出台《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横向协作机制》,推动市县两级分层级建立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间协作机制。优化调整人才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进一步充实全市人才工作力量。
创品牌招贤才。高标准打造“‘就’在白城‘职’引未来”留才引才品牌,优化“政校企”三方联系机制,构建以市本级为牵引、县级一体跟进的招聘矩阵。市委书记带队到白城师范学院开展宣讲招聘活动。年初以来,共举办大型招聘活动6场,累计提供岗位1.6万余个,帮助域内各类企业、单位招聘人才7300余人。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2023年以来,累计引进300余名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
搭平台育英才。举办企业家、行业精英进校园系列活动,启动全域电商新生态基地,50余家企业与高校达成合作协议。举办白城·兴安盟女企业家交流会,促进域内外80余名经营管理人才商业洽谈。举办国家特色油料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国内21家科研单位80余位专家与会交流。累计培育“科创专员”41名、乡村振兴“订单生”168名。举办全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务培训班、全省技能大赛快递员赛项复赛等培训竞赛活动,赋能各领域人才成长。
强服务优生态。健全网格化服务专家人才工作体系,常态化开展沟通联系服务。强化政策待遇保障,2023年以来,累计发放生活、住房等各项补贴1300余万元。设立人才创业扶持资金,资助项目9个、金额95万元。制定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市县两级建成人才公寓近300套。制定服务来白考生十项机制、毕业生留白政策明白卡等,开展人才联谊、“魅力白城行”等活动,营造尊才、爱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初审:于淼淼 复审:程继伟 终审: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