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以法治化手段助力金融生态良性发展
为有效解决金融纠纷传统诉讼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近段时间以来,市司法局创新构建“公证预防+仲裁解纷”全链条机制,通过完善公证、仲裁等非诉程序,打造出一条高效率、低成本化解金融纠纷的新路径。
构建全链处置体系 重塑金融纠纷解决范式
赋强公证,点亮纠纷预防“前哨灯”。全市6家公证机构充分发挥公证预防性证明的功能,推动金融领域矛盾化解关口前移,从源头预防纠纷隐患。对通过赋强公证的债务违约案件,金融机构可直接申请法院执行,大幅缩短了金融债权回收周期。在贷前审查环节,公证机构严格审查融资合法性,重点把关借贷合同中主体、用途、利息约定和风险情况,成功排查过滤89个潜在纠纷。在合同规范指导方面,积极做好法律释明、权利义务告知、合同履行风险提示等工作,已累计完成催收函送达、抵押物现状保全等金融类公证事项113件,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举证难度和成本。
商事仲裁,驱动高效解纷“加速器”。白城仲裁委员会充分利用商事仲裁一裁终局制度,创立“仲企无忧四步工作法”,为商业银行量身打造全方位、高效率纠纷解决体系。在案件处理过程中,通过优先受理、快速审理、简易程序、书面审理、定制服务、费用减免等措施,使案件平均处理周期缩短至30天,实现金融纠纷高效解决。
构建智慧服务体系 实现法律服务能级跃升
靠前服务,织密风险防范“安全网”。积极开展公证仲裁惠企行动和“心贴心”活动,建立“一张卡片、两个热线、三个通道”制度,与8家商业银行签订《对接卡》,实现了“一对一”精准对接、24小时即时响应及费用缓减收保障。同时,组建了50人的金融专业律师服务团,下沉到金融机构开展服务,对金融机构进行专业风险评估,提供精准的制度完善建议,助力全市金融机构精准识别法律盲区,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权益维护能力和危机化解能力。
数字赋能,打造线上服务“智慧港”。在全市319家金融机构广泛布设“公共法律服务先锋岗”,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云超市”平台,构建起“法律+金融”智能化服务网络。金融机构可全天候享受“云咨询”“云办理”“云查询”“云救助”“云宣传”等五大类21项管家式法律服务,为全市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和优质的法律服务体验。
构建协同治理体系 优化金融法治生态环境
多方联动,搭建协同治理“连心桥”。市司法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白城市中心支行、白城金融监管分局及各商业银行,建立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治理机制,推动市律协与中国人民银行白城市中心支行就打击洗钱犯罪共同签署《关于加强律师行业监管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安全的备忘录》。同时,建立并完善数据采集、通报、分析和会商机制,及时共享审判态势和金融政策变化情况,通过“府、院、银企”三方协调联动的新模式,共同攻克金融机构面临的涉法难题。
宣传推广,用好服务推介“扩音筒”。多维度拓宽宣传渠道,综合运用多样化宣传形式,注重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挖掘并报道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借助普法宣传阵地、法治文化长廊开展15次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公证、仲裁服务的知晓率和接受度。
未来,市司法局将持续深化公证、仲裁业务与金融领域的融合创新,秉持专业、高效、可信赖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非诉讼手段化解金融纠纷的新路径和最优解,以法治化手段助力金融生态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