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科院:实现科研成果外溢 推进科技央地协同
近年来,市林科院深刻领悟推动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的重要意义,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和科研布局,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取得显著工作成效。
科研成果外溢共享。截至目前,该院共取得自主科研成果177项,获奖项目153项。在国家林草局入库科研成果63项,成功转化科研成果39项,转化率61.9%。培育林木新品种40个,在杨树良种选育方面成果尤为突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大部分树种为该院选育。其中,“白城山新杨系列优良绿化新品种和高效繁殖技术”,又称为“美人杨”,因生态适应性强、观赏性好,具有不散粉、不飞絮,树皮洁白、光滑不开裂等特点,被中国林学会评定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被北京市、沈阳市等全国很多城乡引种栽植,不但优化了生态,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实现了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景观价值“四值”并重,赢得了群众肯定和点赞。此外,市林科院选育出“仁用杏树”、“黑美人松”等优秀科研成果均被省内外广泛应用。该院将加快建设东北最大的国家级杨树基因库,率先开展白城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测绘。2023年8月,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会委员会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推进科技央地协同。近年来,市林科院获得国家支持的科研项目10余项。今年8月,“野生中药材仿生栽培关键技术推广”“药食同源欧李新品种推广示范”等5个中央财政项目一次性通过验收。为了加速推进科技央地协同,市林科院开展了央地合作,先后同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开展交流合作和科研攻关。同时,该院还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省林科院、哈尔滨市农科院、辽宁省治沙所、辽宁省林科院、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白城师范学院、白山市林科院、吉林市林科院等院所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在诸多科技重大课题等瓶颈和路径上取得创新。
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市林科院为抢抓人才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完善《白城市林科院科研管理办法》《白城市林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和《白城市林科院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等制度办法,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目前,该院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创新拔尖人才10人,省劳动模范3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人。除此之外,该院还荣获国家重点杨树良种基地、省西部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院士工作站、省西部经济树种快速繁育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西部湿地修复与保护专家服务基地、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俄罗斯优良绿化树种引进与示范推广基地、省西部湿地修复与保护专家服务基地等诸多殊荣,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林业发展开好聚才“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