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力加强党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市委统战部将党外干部人才作为统一战线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在手上,落到实处。通过采取系列得力措施,探索完善党外干部人才“选育管用”机制,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凝聚广泛人心、汇聚磅礴力量。
——突出“选”,着力建设后备党外干部人才队伍。按照“党管人才”原则,突出从“源头”抓起,市委统战部按照上级党委统战部门的要求部署,就党外中青年干部人才的推荐范围、条件、人选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副科级以上党外干部以及党外后备干部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党外干部所在单位推介以及各民主党派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建立起一支由285人组成的“党外干部人才信息库”,涵盖民主党派、无党派、少数民族、民营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等各领域,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充足人才储备。
——突出“育”,切实增强党外干部人才能力素质。在培训方式上,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近几年,选派126名科级党外干部和中青年人才先后到市社会主义学院和县(市、区)委党校(行政学校)参加培训,25名县局级党外干部到中央和省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培训。各地还选派16名党外后备干部到乡镇、街道、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中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针对党外干部人才的共性特点,进行政治基础理论方面,以及基层统战工作、统战政策等方面培训。前不久,还组织他们到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中共辽吉省委旧址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培训,使党外干部人才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本领,进一步坚定了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提升了思想政治素质,铸牢了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突出“管”,促进党外优秀干部人才健康成长。按照工作职能,党委统战部门具体负责党外人才管理工作,经常性与党外干部人才所在单位、所属党派联系沟通,实行动态化管理,及时发现和吸纳优秀党外干部人才。联合党委组织部门共同制定《党外代表人士协同管理办法》,明确任务清单,实现了规划制定、分析研判、动议人选、教育培养、考察考核、推荐提名“六个协同”,全面掌握党外干部人才的现实表现,重点是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和个人重要事项报告情况,以及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党外干部人才所在单位党组织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保证党外干部人才的健康成长。
——突出“用”,加大党外干部人才安排使用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党外干部人才选拔任用的相关政策,选拔13名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外干部人才走上县局级领导岗位。在搞好实职安排的同时,还积极推荐优秀党外干部人才担任各级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据统计,近年来先后安排326名党外人才担任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党外干部人才所占比例比上届均符合中央规定。同时,积极组织党外干部人才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为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一些有价值的报告或议案被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采纳落实。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党外县局级领导干部人才33名,党外乡科级领导干部137名,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外干部人才队伍。广大党外干部人才把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着力点,围绕新能源发展、盐碱地开发利用等方面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撰写建议、提案。去年以来,全市党外代表人士共提交议案105件,占提案总数的53.2%。同时,还通过组织开展以“教育、科技、医疗、法律”为主要内容的“四下乡”活动,支持、引导党外干部人才深入洮北、镇赉、大安等地,推广新技术16项,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培训群众2360人次,免费诊治群众132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