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走进白城
发布时间:2022-09-26 08:33:00    来源:
收藏

青山绿水共为邻 生态鹤乡景色新——我市生态建设成果综述

 

期待,因为过去曾经的岁月里,这座生态之城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憧憬,因为未来的征程中,这座城市勾勒的蓝图是那样给力——以“生态”为统领,秉持生态强市、绿色发展的理念,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筑牢东北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如今,站在建设美丽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美鹤乡生态建设成效凸显,草美林丰、湿地广袤的生态本底正在回归。

活水兴水 绘就生态新景

鹤乡——草原之城,滨江依河傍湖,因水而兴,得水独厚,素有“中国东北水乡”之称。随着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的推进,鹤乡人致力于挖掘和彰显城市滨江滨河滨湖特色,倾心规划,引源头活水让江河绽放新颜,连通河湖恢复生态湿地网,重构魅力塞上水乡。

白城生态核心问题在“水”,如何作好水文章,破解水“瓶颈”?白城市委、市政府给出了全新的答案:紧紧围绕“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突出白城滨江、滨湖生态特色,构建六大体系,确定白城市五大水生态文明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水系为韵、生态白城”,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白城有水则活,有水则秀,有水则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大安灌区、分洪入向、引霍(洮)入向工程等建设,充分发挥各项工程引、调水作用,全面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水资源调蓄能力,有力地补充了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为白城治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白城实际,以引嫩入白供水工程为基础,全力打造“见水、临水、亲水”的特色景观,为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加快白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随着白城运河枢纽调度站开闸放水,洮南北湖实现了首次注水,形成了以北湖为中心的园林式生态走廊;生态新区形成了以鹤鸣湖为中心的“一湖、三岛、九桥、多点”的亲水平台;镇赉形成了以南湖为中心的“七湖连珠”环城水系景观……几年来,围绕河湖连通工程建设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目前,工程效益陆续显现。作为白城市河湖连通工程“四纵三横一连”中的重要供水工程,白城运河枢纽调度站的开闸放水为运河沿线15万亩水田和20万亩旱田提供了灌溉用水。

推动城镇村庄成为亲水平台、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的目的之一。作为白城境内河湖连通的重要环节,白城生态新区鹤鸣湖、洮南北湖、镇赉南湖“三湖环抱”,徜徉于河湖水网之间,所到之处,水面清波荡漾,碧浪千顷,鸥鸟翔集,城市倒映其中,让人流连忘返,成为鹤乡人休闲的好去处、城市品位的风向标。

白城市河湖连通工程是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工程,是我省重点水利工程。河湖连通工程在白城启动以来,释放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为水生态建设增添新鲜“血液”。按照河湖连通工程规划要求,截至目前,域内124个水库泡塘全部连通,全市共增加可蓄水能力5.5亿立方米,改善和恢复湿地面积640平方公里,恢复草原、芦苇面积105万亩;全市水面基本恢复到历史最大养殖水面,渔业产量逐年提高,不断刷新了历史记录;地下水位和年均降雨量明显上升增加。

曾经的白城,干旱少雨,为水而困;如今的白城,水美草丰,因水而兴。回眸鹤乡,眷恋中充满期待。在这片充满蓝色梦想的塞上水乡,一曲铿锵、浑厚的交响曲正如水般的奔流、回旋。

造林绿化 构建生态屏障

风沙弥漫曾是老一辈鹤乡人心头抹不去的土黄色记忆。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世世代代生存在这里的鹤乡人梦寐以求着有朝一日绿染山川,水碧天蓝。白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在总结两个“三年大造林”活动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大坐标审视,大手笔勾勒,开展了“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这是白城造林绿化建设的一大力作,是白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壮举,是保护西部生态进而构建吉林省西部生态屏障的一场决战。

绿化跟着规划走,大气魄、高起点的布局规划是科学建绿的前提。市委、市政府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确立了“一屏、两轴、三带、四区、五环”的科学规划总体布局,注重造林绿化的认识提升、观念转变;注重造林绿化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造林绿化的改革创新、实践探索,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样板区的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提高生态环境整治样板区的造林绿化质量,以省政府开展的林地清收还林为总抓手,重点实施林地清收还林、退耕还林、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和湿地修复“四大工程”大力造林绿化。

这是一组可圈可点的数字:全市近5年造林152万亩,城市、县城新增绿地200万平方米,绿化村屯955个,创建省级“绿美示范村屯”5个,完善公路绿化496公里……眼前的数字是枯燥的,而背后所折射出的成效却是鲜活的,令人振奋的。通过近几年的造林绿化,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框架和城市园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屯林围化、庭院林果化、道路林荫化、湿地景观化的生态建设格局。在此基础上,全市还重点加快草原治理、推进湿地修复等工程,启动实施林草湿连通工程,成功申报科尔沁沙地北缘综合治理国土绿化试点,落实国家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建设项目。随处可见的“军民融合林”“民兵林”“工会林”“巾帼林”“青年林”……这些各具风采的绿色屏障,让鹤乡大地上的一处处荒地丘陵、一座座荒山坡地透出了浓浓的绿意,一道道绿色屏障锁住了风沙肆虐的脚步,结束了过去“三刮四种,沙进人退”的历史,让鹤乡大地染上了新绿、让荒山披上绿装。

栽下绿化树,引得春风度。如今的鹤乡,无论是江河岸边还是道路两侧,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乡村,到处高奏绿色乐章,写满绿色诗篇,绿色已成为白城一张独具特色的“生态名片”。

低碳环保 严守生态底线

蓝天、白云、繁星、朗月……那份醉人和诗情画意曾是鹤乡人引以为豪的醉人画卷。然而,这座美丽的塞上边城,也曾一度成了全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美丽家园被灰尘笼罩,蓝天消隐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言表的隐痛,何时摘掉扣在白城头上的这顶“黑锅盖”,再现涓涓清水、瀚海“草原蓝”已成了鹤乡人的心结。

从源头上扭转,沿着绿色、低碳、循环的路径可持续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全力抓好污染防治行动——白城以草原人勇敢、豪放的性格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今年18月份,白城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达227,占比90.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六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部超额完成,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健全完善生态建设制度体系和生态保护法治体系,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依法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碧草蓝天——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基本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督察问题整改达到序时进度,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蓝天、碧水、黑土地保卫战,完成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热电联产。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实现一级A排放标准,全市11个重点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完成规范化建设,10个需整治的排污口全部完成。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开展“清废行动”和“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十三五”期间无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2025年,我市力争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水环境质量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环境状况保持良好以上水平,让白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土壤更洁净、空气更清新。

依依墟里烟,悠然见莽原。碧水蓝天不是昨天就在今天,这是鹤乡人的呼声,这是鹤乡人的抉择,如今,徜徉在这片山水交融,绿意盎然的土地上,人们对鹤乡的碧水蓝天白云更多了一份期待和遐想。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