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想出发奔赴星辰大海——我市经济发展成果综述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工业经济提速转型,规上工业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粮食产量稳定在百亿斤水平,今年有望实现“十一连增”;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67%,居全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居全省第四;固投增长10.8%,居全省第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1%,居全省第二,增加值增长14.2%,居全省第二;社零额增长6.8%,居全省第一……“白城力度”创造了经济发展的“白城强度”。
鹤乡白城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大建设、大开放的历史性时刻,今日之鹤乡正掀起经济扬帆启航的巨浪,吹响了一座城市的命运实现重大转折的号角。
跑出现代农业的“白城速度”
粮丰天下安。近年来,白城紧紧围绕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这一目标,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大责任,与促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在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粮食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上,做成了一系列大文章——坚持“藏粮于地”,提质增量并举,深度挖掘土地潜力:扼制荒漠化,让白城大地绿起来;治理盐碱化,让耕地质量好起来;提升标准化,加快让耕地产能稳起来;推进规模化,让土地经营权转起来。坚持“藏粮于技”,现代科技发挥了巨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扩大保护性耕作,综合效应集中显现;良种良法配套,增长方式全新变革。
“引龙头、打品牌、促融合”是白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步伐始终贯彻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做大生产基地、做强加工基地、做实品牌农业,不断优化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牧业产品附加值,积极探索以“农”为本的产业化之路,让农民的“粮袋子”变成“钱袋子”,收获了既要粮满仓,还要腰包鼓的双份红利。进一步做大做强梅花300万吨玉米深加工和镇赉30万吨柠檬酸项目,建成产值超百亿元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推动原粮产 品向工业成品转化;抓好吉运、牧原、飞鹤等种养加全产业链,推动畜牧业大市向强市转型;抓好益海嘉里杂粮杂豆、天意辣椒等特色深加工产业链,推动优质原料产区向健康食品产区转变……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已成为白城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航母”。
农业兴,百业兴。当下的白城农业,在量的扩张基础上已实现了质的飞跃——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目标,着力构建具有白城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立足白城得天独厚的特色农业资源,牢固树立向优势农牧渔资源要二产、三产的发展导向,积极探索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精心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从破解干旱问题入手,全方位推进耕地质量、农机装备、科技应用等关键领域的完善配套,“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发生明显变化,农业增产增收潜力不断得到释放,农业生产体系保障力稳步提升;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在生产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通榆陆家村土地入股模式、洮南安定镇玉米产业链惠农模式等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农业经营体系带动力加速显现。同时,改善生活环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短板,全面启动乡村振兴“三类村”建设工程……踩着发展升级的鼓点,在鹤乡大地,目之所及现代农业之花竞相绽放,现代农业升级扩张健步行进在“春天里”,一个“农”牌蛋糕正越做越大。
打造工业发展的“白城硬核”
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主旋律。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这一主线,“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全面发力、层层推进,不断增强全市工业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能力,不断加快骨干企业成长、支柱产业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白城工业崛起攻坚激战正酣。
工业兴则鹤乡兴,工业强则白城强。在新一轮工业发展竞速中,如何突显白城的优势,开创出一条特色工业发展之路?白城在探索与创新中给出了答案——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精心培育支柱产业,挺起了工业经济的坚强脊梁。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清洁能源产业,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了“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低用电成本“洼地”,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例,向千亿级产业园区迈进,争创国家级碳中和示范园区,探索直购电模式,建设微电网,促进富余电力消纳和利用,打造全省最大能源基地,形成投资洼地,为上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创造硬件条件。
面对机遇,面对挑战,白城破冰前行。科学构筑能源工业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储能消纳示范园区,引进冶金、锻造等高载能项目,推进风电、光伏和输变电等重点项目,打造全省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和电价洼地。围绕农产品加工、能源、装备、纺织、医药、冶金建材和装备制造等六大重点行业,鼓励派克、四季盛宝等骨干企业技改创新,加快推进中一精锻扩能、安费诺金事达电气等重点项目,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由“白城制造”向“白城创造”转变。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药食同源特色作物,启动建设GAP基地、医药健康产业园,积极发展以药品和保健品生产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走进鹤乡,探寻白城工业发展之路,步履矫健,铿锵有力,所到之处,风生水起。
书写项目建设的“白城答卷”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任务,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没有项目就没有未来。白城始终把项目摆上唯此为重、唯此为大的重要位置,开展攻坚行动,形成年年有大项目、月月上新项目、天天谋好项目、时时在抓项目的生动局面,牢牢扭住“项目为王”不放松,奏响了奋进 “十四五”、打好翻身仗的激昂乐章。
创新、突破——绿色能源产业异军突起。按照市县“一盘棋”思路,统筹开发100公里半径内的风光资源,建立洮北区与各县(市)资源使用和收益分配机制,形成市县共建、利益共享工作格局;坚持电源端与负荷端需求相配套,用好单独争取的130万千瓦指标,同步建设资源开发项目,协同推进配电网和调度中心建设,推动首批示范项目,争取“零碳产业园区”年内有实质性突破;坚持新能源开发与消纳同步推进、“绿电”与“绿氢”同步发力,加快“陆上风光三峡”建设,预计到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将突破1000万千瓦,白城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引领、支撑——特色产业项目风生水起。聚焦50户重点企业稳增长,加强煤电油运全要素保障,重点推进总投资110亿元的140万千瓦“光热+新能源”示范、总投资40亿元的飞鹤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总投资14.7亿元的聚能高性能锂电负极材料等项目;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梅花三期、益海嘉里二期、远景风机制造等项目达产达效,推动通榆牧原400万头生猪屠宰、水发电力装备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对成来电气、德信公司、天意辣椒等有上市意愿且成长性强的企业,加强分类指导,加快上市步伐。
惠民、利民——基础民生项目日新月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群众共建共享民生红利。今年计划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30个,年度计划投资51.1亿元。重点推进总投资12.6亿元的大安新平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总投资1亿元的白城甜水500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等项目;社会民生类项目10个,年度计划投资21亿元。重点推进总投资4.6亿元的白城医教大学城体育集中区、总投资1.8亿元的白城市洮北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等项目……这些“民之所想、民之所盼”项目的建成投用,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白城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冲破传统发展模式“天花板”,在项目建设上突出“快”字、在项目质量上突出“优”字、在环境建设上突出“实”字,通过转型升级引领新常态、助力新发展,让思路布局由数字变为现实。
脚步铿锵,风乍起,一池春水吹皱。一批批精品工程,就像一枚枚徽章,镌刻在城市发展的脉络里,成为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白城播下了春的希望,注入新的活力。白城高质量发展、进位赶超、振兴崛起的鼓点,由开始时的生涩,渐趋成熟流畅、大气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