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走进白城
发布时间:2022-06-07 09:04:00    来源:
收藏

“志愿红”在战“疫”一线闪光

——疫情期间白城市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孟春三月,乍暖还寒。本轮疫情的发生让鹤乡白城又平添一丝寒意。然而,春寒料峭中一抹抹“志愿红”却温暖了这个不同以往的春天。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是在这次战“疫”中挺身而出的志愿者。他们用耀眼“志愿红”温暖这座城市,用凡人星火点亮人间大爱,成了疫情防控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面党旗下一群“逆行人”

令似风雷,闻令而动。我市疫情发生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迅速部署,切实承担起统筹协调、指导发动的职责,聚焦发生疫情的主城区战场,第一时间发出应急志愿者招募令,利用“吉事办——志愿服务专区”小程序招募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号召发动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发挥点多面广、服务形式灵活多样的优势服务疫情防控,吹响志愿服务抗疫“集结号”。

面对疫情,白城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用忠诚、担当书写抗“疫”篇章。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市委组织部统筹全市基层806个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党小组、1004支党员先锋队、8000余名党员干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持续下发、转发疫情期间志愿服务工作提示23期,以党的强大引领力、组织力增强志愿服务的执行力、战斗力,确保志愿服务沿着正确发展方向前进。志愿者们依托社区、网格作战单元,在所属社区的统一调配下,深入全市各个社区,帮助解决群众相关诉求、物资运送、寻医问药难题8万余个,服务覆盖人口达112万人。同时,他们深入社区和小区卡点值守等战“疫”一线,常态化开展配送生活物资、入户调查走访、了解居民诉求、组织核酸检测等工作,他们冲锋在前,保障了城市的运转,筑起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

白城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白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白城市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全市心理专家、常青藤社工服务中心、紫丁香青年志愿服务队等相关志愿服务组织组建抗疫心理疏导小组,发起“心灵导航”“常暖心灵”等应急心理援助热线,招募心理疏导志愿者83人,持续在线值守,为辖区居民及一线防疫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累计630余人次,并为78名有需求的咨询者提供一对一心理健康疏导服务,热线排班517小时,累计服务时长达942小时,获得了心理援助需求者的广泛认可与好评,有效疏解疫情期间市民焦虑情绪。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300余个、志愿者人数达19.6万人、有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志愿者达8万余人。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志愿者们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共战疫情,掀起了全市“志愿红”服务热潮。

一抹“志愿红”一道风景线

从城市到乡村,从街道到小区,从线下到线上,一抹抹“志愿红”在疫情面前站了出来,在各个岗位发光发热,成为抗疫一线不可或缺的力量。

——当好“宣传员”,筑牢群众思想防线。疫情期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延伸志愿服务触角,拓宽防疫保障领域,切实发挥好组织发动、宣传引导、服务人民的作用。启动线上方式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特殊时期与居家群众的联系壁垒,创新开设系列线上公益课活动,组织全市志愿者们纷纷在线上开讲,面向隔离群众精心策划实施“居家抗疫免聚集 线上文体也精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居家课”等特色专栏,累计播发187期,聚焦主旋律,筑牢正面宣传“主战场”。

组织动员全市文化志愿者参与创作各类抗击疫情题材文艺作品,组织创作推出了大量优秀文艺志愿服务作品,并通过网络直播、微信平台等走进千家万户,其中组织创作的歌曲《大白 谢谢你!》在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悠游吉林等国家及省级媒体上发布。

注重挖掘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在一线开展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所发生的感人事迹和暖心故事,制作“好人在疫线 致敬逆行者”公益海报,组织全市媒体开设“志愿服务”相关专栏,通过海报、小视频、图文并茂的新闻报道等形式,对疫情期间志愿服务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进行专题报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抗击疫情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励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冲锋在前,引导广大群众弘扬社会正气。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通过宣传海报、H5、视频课等形式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网络科普,累计刊发各类疫情防控知识230余篇。组织发动志愿者协助各县(市、区)及建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大喇叭、流动车、宣传栏等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文明劝导活动。

截至目前,共调动590个小区(农村)广播、301块电子显示屏、503辆广播车、2506个大喇叭密集播报防控政策,组织64个乡镇、77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1278个“村村通”应急广播媒体准时播报疫情防控方面内容近52万次,全市志愿者协助张贴防控知识宣传栏、横幅标语5091份。

——当好“服务员”,解决群众关心难题。疫情期间,中央文明办、省委宣传部决定将“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延伸至我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全力保障百姓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帮助居民代购医疗用品、急需物资,送服务上门,全市以志愿服务形成“你点我送”的良性循环,全市104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5个单位及志愿服务组织发布“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项目199个,累计招募志愿者7264名,让小区每个群众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无数条互动“暖心链”连结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成立“雷锋车队”“爱心车队”和“爱心代办”,发动志愿者接听居民的需求电话,以本地社区(村屯)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为重点,无偿接送医护人员、患者,运送抗疫物资,发动志愿者“多跑腿”,实现群众“零出门”,充分体现“关爱送温暖 服务解难题”服务宗旨。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为保障社会秩序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而这些,仅仅是志愿者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同心抗疫的一个缩影,一抹又一抹“志愿红”温暖白城。

一袭“红马甲”一颗火热心

抗疫战场上,全市社会各界热心涌动,纷纷自觉自愿加入到志愿行动中,奋战在每个战“疫”需要的地方。

在我市主城区解除静态管控后,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梳理全市志愿力量,聚焦复工复产需求,组织动员多家专业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燃眉之急”。发动市蓝天救援队、瀚海爱心联盟等志愿服务组织协助开展重点区域环境消杀,为全市100家企事业单位,1所大专院校,24所中小学校,49个小区,1万余台货车等车辆,2个交通岗亭开展消杀工作,累计消杀面积235万平方米,消杀536次,服务时长4078.5个小时,累计受益人数27万人次。

建立“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助力复工复产”志愿服务项目,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商户排忧解难,利用信息化平台持续招募120接线志愿者、商场超市秩序维护志愿者、小区卡点值守志愿者。截至目前,全市参与复工复产志愿者2062人次。紧盯春耕生产这一重要节点,打造“备战春耕 一起来科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课,联合市教育局组织畜牧业学校志愿者开展线上备春耕教学,涵盖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等多个实用春耕技术知识,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志愿服务动力。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为充分体现对抗疫志愿者的关怀关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积极沟通协调,多方筹措,为志愿者落实防疫物资保障,累计接收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等组织和爱心企业捐赠4个批次价值160万元的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棉服、食物等防疫和生活物资,分6个批次按需配发至抗疫一线志愿者手中。同时,按照“自愿参加、应保尽保”的原则,为全市抗疫一线志愿者和新闻工作者免费提供双保险,努力为防疫志愿者做好生活保障和心理关怀,履行好引领、联合、服务、促进的职责,更好地把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团结凝聚起来,有力地带动影响了社会各界用实际行动彰显奉献与担当。

志愿者们在疫情期间克服各种困难,不顾自身可能被感染风险,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是居民欢迎的“贴心人”,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动态清零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点星光,照亮银河,在战“疫”的路上,志愿者一颗颗滚烫的心紧紧贴在一起,与城市同频共振,一抹抹“志愿红”,用汗水、坚忍和奉献,温暖城市,点亮希望。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