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千帆尽 勇立潮头唱大风——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风采掠影
三月春风解冰冻,万物萌发绘宏图。新学年开启,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策马扬鞭,驰骋于“一创三建”征途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人才输出离不开高校塑造,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海纳百川之胸襟,科学谋划、布局未来。下属院校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百花竞放各领风骚,培德育人服务社会,桃李芬芳更上一层。
附属医院
强基固本全面发展 积极作为拓展资源
近年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上下同心将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定为目标,立足于党的建设、诊疗环境、医疗质量、人才建设、管理机制、科研教学、精准医疗扶贫、壮大队伍8个方面,实现了强基固本全面发展和拓展资源的目标。
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医院自身造血功能加强。引进大型设备200余台、改造升级门诊病房大楼、启用LIS实验室等,诊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采用医疗下乡、结对帮扶等形式开展科普。自2019年承担临床教学任务以来,连续两年培养出临床医学专业的专升本“状元”;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临床技能大赛二等奖。“十三五”期间,对大安市新乐村进行健康帮扶,开展医疗培训对口帮扶基层医生,为贫困户捐款做精做细生活扶贫。累计在该村出诊50余次,诊治患者1000余人次,极大地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看病难、因病返贫等问题。
接下来,附属医院将全力打造培养医学新人才、研究医学新成果的新高地,在医院高速发展建设的征途上,创造新辉煌!
临床医学院
院士名播海内外 示范引领继往开来
临床医学院历史悠久,教风严谨,师资雄厚,现有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预防医学、医学营养5个专业,60多年来为白城地区乃至省内外培养了大批医疗骨干人才,现多为科室骨干力量,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岗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主任医师、著名肾脏病专家陈香美女士,是该校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校友。临床医学院下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预防与医学营养、中医学、针灸推拿共7个教研室,现有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5门,实训中心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临床医学院现有在校生998人,2021年新增大学生村医2204人。学生就业率达98%、升本率达46%,均位居我省前列。
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项,2021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实现了吉林省卫生职业院校此项奖项零的突破。
口腔学院
培德育人悬壶济世 砥砺奋进助校升本
以为基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口腔学院,采取与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密切合作,聘请名师讲学、与重点本科院校合作共建教研室等多种方式,加快校企合作,积极申报口腔医学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取得成果。口腔学院教学团队近3年,多次获得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口腔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获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省级教学奖励数十项,口腔学院还获得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此外,口腔学院还是白城医学会口腔专科委员会和白城市口腔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学院外聘博士4名。近5年,学院完成省级科研项目近20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
学院4000余平方米的实训中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流的实训条件,满足了13门口腔医学专业实验教学需求。学院通过厅廊文化,推进“三全育人建设”,把培养“四有好青年”作为文化育人的建设目标。按照“1+1+1+N”的工作思路,建设“古莲新芽”志愿者队伍,开通线上口腔学院公众号服务社会,构建一流社会服务体系。
未来,口腔学院将继续擘画口腔学院的蓝图,助力学校争创全国文明校园和申办医学本科大学。
护理学院
建设一流护理学科 培养优秀专业人才
护理学院具有60余年护理教育历史。2007年设立护理系,2015年更名为护理学院,近年来,围绕“建设一流护理学科,培养优秀护理专业人才”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专业规模稳步递增。现有护理、助产两个专业,在校生总数达2521人。护理专业被评为吉林省A类高水平专业、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吉林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和老年健康需求评估及母婴护理“1+X”证书试点。护理教学团队获评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护理学院实训中心拥有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护理实训中心。护考通过率97%以上,就业率98%以上。党建工作保障有力,2021年护理学院党总支完成吉林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验收工作。服务社会水平不断提升,学院组建了教师宣讲队和学生CPR教导队,开展“救在当下”急救知识线上线下推广行动,广泛进行急救知识、疫情防控知识的社会推广,累计培训3700余人。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铜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吉林省赛区银奖。
护理学院继续以“扎根东北、服务国家、区域引领”为目标,为申建护理学本科奋力前行。
药学院
善谋实干勤勉有为 不断提升勇于担当
药学院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发展中心,近年来,药学院教师党支部先后被评为“第一批、第二批全省党建样板支部”建设单位,2021年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药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初见成果。2018年荣获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多次荣获吉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二等奖。
2018年,新增中药学专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开展专本衔接、中高职衔接、本科衔接人才培养通道。药学专业获吉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被列入吉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A类建设专业。学院与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班(储备干部订单班)3班次,培养学生108人。近年来,药学院承担近30项科研项目,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及省级以上期刊论文100余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5部,获批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申报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到账经费40万元。药学院注重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双向培养,“十三五”期间,指导学生获得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35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24项。优秀学生连续4年获得吉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基础医学院
提升能力全面发展 比学赶帮志在“双创”
基础医学院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围绕教学、科研两项主要工作,以提质培优为主要抓手,对标本科建设需要,开展基础医学特色的教学尝试。立足“青年教师30分钟课堂”“说课大演练”“单元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课堂革命”主题沙龙活动,开启医学基础课程全面备战本科序幕。与吉林医药学院合作共建《组织胚胎学》线上直播加线下授课模式。
自2020年春季,因疫情开展线上授课,院长挂帅成立疫情“战时”教学督导组,确保教学质量。开展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活动和试剂配制等实验,为大学生创新研究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及科学探究精神。2021年学院科研立项12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省赛奖3项, “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天使行”等应急救护技能推广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服务社会能力,彰显了学院特色。
展望未来,基础医学院将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不畏改革任务的艰巨,为“双创”目标做最坚强的支撑!
公共教育学院
“五育”并举培养栋梁 全面发展硕果颇丰
公共教育学院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近3年,教师累计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省级重点课题4项,发表核心论文6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9篇。
注重通识教育,常练、常赛、常展。组建6支校级体育运动队长期训练,时刻备赛;举办“中国梦 劳动美——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百名劳模图片展和2021年度吉林省“劳模工匠进校园”工作推进(视频)会议暨万名学生劳动教育课专题等活动。教师参加吉林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等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共24项。带领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体育竞赛、英语教学比赛获奖近20项,其中一名学生获得参加国家级比赛资格。
体育教学实施“1+3”模式授课,成功举办学校第一届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运动会,开展“杏林杯”校园体育系列竞赛。美育教学采用“必修+选修”模式授课,先后举办两届摄影和绘画展览,承办大型京剧演唱会。劳动教育启动首届劳动教育实践周,开展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公共教育学院坚持培养全面发展实用型人才,助力学校跨越发展。
家政学院
立足服务放飞梦想 谱写教育家政新章
家政学院是吉浙对口合作项目单位,吉林省特色高水平老年保健与康复专业群、母婴健康服务专业群建设单位,以培养现代家政管理人员为目标。
家政学院将红色基因植入学校思政教育。参与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院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修(制)定项目,“鹤城家政”品牌培训获批吉林省首批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重点建设项目,学院则成为白城市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家政学院组建特色专业研讨小组,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教材编写10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
该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乡村职业技能大赛铜奖、吉林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金奖及吉林省技术能手称号、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赛项(高职组)一二等奖等。教师获得全国养老护理专业技能大赛吉林省赛区选拔赛优秀裁判员、吉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专业二等奖等,两名教师入选吉林省家政专家库。
面向未来,家政学院将不忘初心,努力培养卓越人才,谱写教育新篇章。
继续教育学院
心怀梦想成就自我 继续教育成就未来
继续教育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顺应改革,不断提升服务社会水平。
学院有校企共建育婴师、公共营养师等专项培训师资团队16个,“鹤城家政”品牌培训等3个师资团队被评为省级名优师资团队,为各项目培训、评价工作提供人才保障;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等12个工种被白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完善了职业培训体系。改革成人培养模式,打通省外招生渠道,增加省外函授站2家,建立省内函授站9家。年招生量由2017年的20余人,达到如今的600余人,成人在籍学生达到1600余人。积极承接农民工、下岗工人、复转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等特定群体专项培训,累计培训1.8万余人次。学院成为国家级失智老人照护社会培训定点机构。开展公共卫生辅助服务员培训,经第三方评价,获证率75%。拥有专业心肺复苏培训团队,先后申报了全国校园急救教育培训试点建设单位和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并为学校及企业开展应急救护相关知识培训5000余人次。学院2021年建成职业院校标准化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基地,满足了成人学历和职业培训教学需求。
继续教育学院将不断更新办学理念,顺应市场需求,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基础,推动继续教育市场化改革持续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守正创新不负使命 铸魂育人秉持初心
“十三五”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学院以深化转变课堂教学形态为抓手,构建了“3+3+X”特色思政课课程体系,使教学改革实现质的飞跃。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自学自讲 师生同上一堂课”教学改革活动。2019年,两门思政课程分别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吉林省试点课程,并获得省财政划拨5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支持。获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奖1项,参加省级以上思政课教学竞赛38项。教科研能力实现新突破,获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其他社科项目8项、校级科研立项6项。被省高校工委命名为首批吉林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红园”,接待校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大中小学校近350余家,校内外公益讲解近500场,教育人数达3.3万人次。学校“红园”被命名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医学技术学院
握好“历史接力棒” 走好“脚下新征程”
医学技术学院由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放射治疗技术3大专业构成,重点聚焦医学辅助技能的培养。
学院围绕“医技协同,守护健康”党建品牌,发挥党建工作的领航作用,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队伍,获评吉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称号,建有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1个。学院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获评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
近5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吉林医药学院检验专业共建教研室,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学院共有实验室46个、面积6000多平方米,配备有核磁、CT、DR、超声体模、医学影像技术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模拟机、后装治疗机等大型实验设备。学院培养和输送了6000多名毕业生,多数已成为各级医院的科主任或业务骨干。
“十三五”期间,学院各专业与7家医院和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5年期间共培养760余名学生。
未来,医学技术学院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握好历史接力棒,为学校建设和培养医学人才努力奋斗!
健康管理学院
健康幸福千家万户 筑梦于心志在力行
健康管理学院设有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及中医养生保健3个专业。2021年,康复治疗技术教师团队被评为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编及参编国家级教材5部,建设精品在线课程5门,其中2门被评为吉林省精品在线课程。学生参加省级比赛获奖20余项,国家级比赛获奖3项。
学院构建了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中医养生保健、针灸推拿、老年保健与管理等专业的老年保健与康复专业群,获批吉林省“双高”专业群建设。通过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等合作,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健康管理学院党总支以“党建+”引领专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学生党支部入选“吉林省党建样板支部”。2021年,与白城经开区保平街道办事处所辖社区签订了志愿服务基地共建协议,诠释了服务地方的理念。
未来,学院将致力建成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院,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作出贡献!
医学美容学院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培养卓越医美人才
医学美容学院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积极探索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实现教学体系与工学体系的互融互通,逐渐形成“人才培养共育、实习就业共担”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学院探索建立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及时掌握、了解医美行业最先进的理论和动态,学生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在两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均获得团体第一名、6个单项奖。2021年,学院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成立产业学院,开展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推行“1+1+1”人才培养模式(一年在校教学、一年在企业教学、一年在企业实习)。学院依托合作企业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令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近年来的就业率达100%,形成多方满意的良好局面。
学院将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为医美行业培养更多紧缺型高技能实用人才。
眼视光学院
优化全方位育人格局 推进就业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眼视光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创新“12345”就业工作模式成效显著,专业就业率连续3年实现100%,对口就业率在95%以上。
重点聚焦就业数据统计工作和特殊人群,着力搭建云指导平台、云招聘平台、云签约平台,为就业提供强有力保障,努力实现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就业联动机制、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四个强化”,切实做到就业政策宣传到位、就业数据真实准确,实现特殊群体全面就业,完成就业工作任务,确保毕业生就业质量稳中有升。目前,学校眼视光学院已着手准备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促毕业生就业工作再创佳绩。
信息化学院
凝心聚力术业专攻 创新发展行稳致远
近年来,信息化学院秉承“智慧承载梦想,创新引领未来”的宗旨,以“教育信息化2.0”为基础,结合医疗信息化发展,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教学、管理、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助力学校荣获“国家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中国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奖”、省市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近年,获国家级课题立项1项、省级重点课题立项1项、省级一般课题立项12项、市级课题立项4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9项,获批软件著作权40项。与地方企业融资200万元建立创新工作室,并以工作室为依托,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成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产教融合示范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信息化学院在承担全校学生计算机相关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全力打造智慧校园,总体上形成“全校一张网、基础一平台、数据一个库、网站一个群、校园一张卡、上网一个号、信息一个站、办事一站式”的良好态势,实现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管理服务科学化、数字校园效益最大化,有力地支撑与推动了学校整体战略发展。
杏林耕耘,大医精诚。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时俱进60余载,自强厚德、仁爱济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2022年,是学校 “升本攻坚年”,全校师生员工齐心投入到“一创三建”工作中,以精卫填海的坚毅、愚公移山的执着、大禹治水的睿智、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势,投入到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再绘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