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燕麦开创广阔天地
走进白城市农科院科技成果展示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20余个由市农科院育成的燕麦新品种。它们形态各异,金黄的麦穗低垂,蕴含着沉甸甸的收获。正是这些科研成果,使白城燕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市农科院副院长郭来春每次看到这些燕麦,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亲人,忍不住上前抚摸。他说,这里的每一个品种都各具特点,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效益;都蕴含着科研人员的辛苦和汗水……话语中满含着对燕麦科研事业的热爱。的确,说起燕麦在白城取得的成果,熟悉的人都会为它动容。
转变:无人问津到享誉全国
曾几何时,燕麦由于产量低、效益差和加工复杂等因素,发展进入了漫长的低谷期,甚至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
2004年,白城燕麦产业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这一年,白城召开燕麦国际战略研讨会,邀请30多个国家的燕麦领域专家来白,共商燕麦发展新路径。2005年,我市育成了两季双熟燕麦新品种白燕8号,填补了该项领域的世界空白。2008年,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任长忠全票当选国际燕麦委员会委员,让全世界听到了中国燕麦的声音,中国燕麦研究从此走上了国际舞台,白城的燕麦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
近20年过去了,白城燕麦已经由过去受产业基础薄弱、栽培技术落后和思维观念滞后等发展瓶颈制约,变为今天新培育出的20余个品种,白城燕麦产业正朝着更大、更强方向发展。目前,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10多个省(自治区)都在种植白城燕麦,带动了我国燕麦生产的快速发展。
一块块贫瘠的盐碱地上,燕麦顽强地生长着。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沙,改善生态环境,药食同源食品,防风抗蚀保水土,改良盐碱地……燕麦的价值在逐渐显现。
助力:对接洽谈到合作共赢
近年来,国民饮食从“吃饱吃好”向“吃出品质、吃出健康”转变,燕麦健康饮食需求空间不断扩大,燕麦产业发展迎来大好时机。
在市农科院燕麦科研团队的技术推动、精心培育和全力研发下,燕麦大米、燕麦面条、燕麦速食粥、燕麦面包和燕麦化妆品等多种燕麦产品应运而生,有力带动燕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着相关产业发展壮大。
白城燕麦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使它的知晓率、覆盖面和知名度也在一点点扩大,很多企业都与白城市农科院寻求燕麦方面合作。上海尚食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市农科院进行了多次沟通、会谈和对接。2020年6月,市农科院与上海尚食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燕麦研发技术为支撑,着力对燕麦进行深加工。合作公司麦燕传奇已经建厂投产,进行燕麦米、燕麦面条等燕麦健康食品的生产,市场前景广阔,市农科院提供的科研成果和场地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经济成果的转化,使燕麦产业多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在上海尚食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市农科院开启合作后, 我市燕麦发展的广阔前景也吸引了中国银联吉林省分公司的注意,允诺在我市燕麦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后,让银行、证券和保险等行业全部加入到燕麦产业合作中来,进一步推动我市燕麦产业向纵深发展。
一个个踏实的脚印,一声声铿锵的步伐,一次次勇敢的尝试,一回回深入的对接,一场场深入的座谈……都助力着白城燕麦产业的发展。有企业的推动和合作,有市农科院燕麦科研团队的科技支撑,我市的燕麦产业向着更加多样化方向发展,并不断做大做强。
展望:笃定前行到满载收获
我市燕麦产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市政协副主席、市农科院院长任长忠带领下的市农科院燕麦科研团队和各大中小企业的支持,更离不开白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市农科院燕麦科研团队将继续笃定前行,乘风破浪,不断创造属于白城燕麦产业的新的辉煌。
进一步提升燕麦育种科研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燕麦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技术平台,建立起我省乃至我国燕麦产业创新发展体系;新建燕麦种质资源库、加强优良食用型和饲用型燕麦新品种选育、通过科企合作加强燕麦原种扩繁基地基础条件建设……下一步,我市燕麦的发展之路已经规划好,在市农科院燕麦科研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钻研下,必定会创造属于我市燕麦产业发展的更大辉煌。
繁忙的加工车间里,生产燕麦米的机器在轰鸣,生产燕麦面条的机器在吐出金黄色的燕麦面条,工人们认真又小心翼翼地收获着我市的宝贵产品,收获着经济效益、产业效益、生态效益和科技效益,轰鸣的机器就像白城的燕麦产业一样,蕴含着无穷的力量。白城,正朝着建成“东方燕麦之都”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