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走进白城
发布时间:2020-12-11 09:22:00    来源:
收藏

聚焦项目投资发力 解放思想破冰突围

——白城市发改委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纪实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白城市发改委作为全市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始终全力纾解难点堵点问题,把时间精力向项目集中、政策服务向项目倾斜、资源要素向项目集聚,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全面打响项目建设攻坚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创新发展理念 以大视野谋划大格局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坚持高点谋划、高位统筹,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新基建加大投资契机,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24个,总投资8164亿元。

发挥比较优势谋项目,深度开发“原字号”。坚持以三产融合为主攻方向,以杂粮之都、燕麦之都,牧业基地、水产基地“两都两基地”为载体,做大做强梅花、飞鹤、牧原等龙头企业,抓好玉米深加工、杂粮杂豆全链条、养殖加工一体化等产业项目,推进“原字号”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向全产业链延伸。

明确主攻方向谋项目,培育壮大“新字号”。以氢谷、云谷,新能源基地、高载能基地“双谷双基地”为目标,把氢能产业作为生态工业的突破口,全力实施氢田、长白氢能走廊、华润电解水制氢等全产业链项目,推进“新字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新增长领域拓展。

补齐发展短板谋项目,全力打造“绿字号”。坚持兴水、整地、添绿、补网并举,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工程,着力抓好嫩江湾、向海和莫莫格景区综合开发等生态旅游项目,重点实施进京高铁、吉电南送特高压等基础设施项目,做好生态建设“绿字号”文章、打造互联互通“大格局”。

调整管理方式 以大举措推动大建设

市发改委探索建立“全方位、全流程、全生命周期”重大项目管理新模式,线下线上实时管理、分类推进,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06个,开复工率达到103.9%;获批专项债券项目17个,获得债券资金12.2亿元。

一个平台管全域。充分运用重大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将全市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等5类项目统一纳入平台管理,实时更新项目信息,全流程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实现了从“管起来”到“管得好”。

两大创新提效率。打破项目管理固有思维,以高质量管理推动高效率建设。项目入库“滚动式”,采取日调度、周报告,加强项目综合研判,累计滚动入库项目188个;创新实施“督办制”,对迟迟未开、进度停滞等项目实行挂牌督办,以督促建、以查促管,提速重大项目建设进程。

“三办”合力解难题。在实施项目秘书、专班推进等措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项目中心作用,建立快速协调解决问题机制,简单问题现场办、复杂问题平台办、疑难问题会商办“三办”合力,确保项目建设不减速、目标任务不打折。截至目前,累计解决各类问题超150个。

营造发展环境 以大服务促成大繁荣

年初以来,市发改委持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活力,以务实过硬举措让企业深耕、让项目结果。

项目审批实现“加速度”。健全完善项目容缺预审、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等机制,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办理时限,加快流程再造和服务创新,努力打造程序最简、手续最省、效率最高的审批环境。特别是疫情期间,开通24小时投资项目办理咨询电话,从项目申报、审批、公示至发放审批文件,实行全流程网上审批,办结项目32个。

项目服务实现“一对一”。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让重大项目服务更具真情、更有温度。“一对一”配备项目秘书,从项目引进落地到竣工投产,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一对一”开展供需对接,针对资金、土地、用工等关键性问题,实时调度、全力解决。国家奖励激励50万千瓦光伏发电领跑基地、梅花二期30万吨谷氨酸钠及配套等项目,均实现提前竣工达产。

项目保障实现“专业化”。成立市县两级项目中心,协调各相关部门,全链条、全要素保障项目建设。保资金,开展金融助振兴、“政银企”对接等活动,为188户企业发放贷款70.66亿元。保用工,统筹劳务用工摸排、网络招聘、大学生就业等工作,开展安全返岗、精准送岗等行动,帮助项目单位招工11530人。保用地,市区已有70余万平方米土地具备挂牌条件,有效保障项目建设需求。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今后的工作中,市发改委将对标找差、补短固强,纵深推进项目建设,用更多更好的项目成果,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攀新的高峰。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