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项目名称
通榆县明业浆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15万吨秸秆原料化利用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通榆县明业浆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2项目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
2.《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
3.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
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3项目概况
1.3.1项目建设地址
通榆县明业浆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场区内。
1.3.2项目建设规模
根据市场需求量及企业自身发展条件,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利用秸秆原料15万吨,生产50000吨秸秆生物纤维产品,其中地暖模块年产量25000吨,工业包装年产量25000吨。
1.3.3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拟在通榆县明业浆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进行改扩建,新建生产车间12000平方米,新建库房3000平方米。
1.5.4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实施进度为12个月,即从2020年5月~2021年4月。
1.4项目总投资、资金筹措及效益情况
1.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5015.0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515.04万元,流动资金2500.0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5015.045万元,拟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3.效益
项目年平均营业收入18750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2883.75万元,财务净现值412.10万元(i=12%,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46%(所得税后),总投资收益率13.50%,全部投资回收期8.02年(所得税后,含建设期)。
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生产规模 |
|
|
|
1.1 |
地暖模块 |
吨/年 |
25000 |
|
1.2 |
工业包装 |
吨/年 |
25000 |
|
2 |
建设内容 |
|
|
|
2.1 |
生产车间 |
m2 |
12000 |
|
2.2 |
库房 |
m2 |
3000 |
|
2.3 |
道路 |
m2 |
3000 |
|
2.4 |
设备 |
台(套) |
123 |
|
3 |
项目总投资 |
万元 |
15015.04 |
|
3.1 |
建设投资 |
万元 |
12515.04 |
|
3.2 |
流动资金 |
万元 |
2500.00 |
达产年份 |
4 |
财务指标 |
|
|
|
4.1 |
营业收入 |
万元 |
18750 |
各年平均值 |
4.2 |
利润总额 |
万元 |
2883.75 |
各年平均值 |
4.3 |
总投资收益率 |
% |
13.50 |
|
4.4 |
盈亏平衡点 |
% |
53.59 |
达产年值 |
4.5 |
投资回收期 |
年 |
6.77 |
所得税前 |
|
|
年 |
8.02 |
所得税后 |
4.6 |
财务净现值 |
万元 |
1572.07 |
i=12% 所得税前 |
|
|
万元 |
164.84 |
i=12% 所得税后 |
4.7 |
财务内部收益率 |
% |
16.34 |
所得税前 |
|
|
% |
12.84 |
所得税后 |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解决秸秆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自2015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及各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办法,既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据调查统计,当前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0.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9亿吨,利用量约为7.2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1%;其中肥料化占43.2%、饲料化占18.8%、燃料化占11.4%、基料化占4.0%、原料化占2.7%。因此,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利用化,可以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战场,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意义重大。通榆县位于吉林省境内,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秸秆产量非常大,现秸秆可收集资源量366万吨。秸秆主要以玉米和水稻两大作物为主,其中玉米秸秆产量270万吨,占秸秆总量的73.8%;水稻秸秆产量55万吨,占秸秆总量的15%;其他作物秸秆产量41万吨,占秸秆总量的11.2%。近年来,榆树市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五化”目标(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自主研发了保护性耕作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水稻秸秆旋耕还田技术、生物质锅炉超导管高效升温技术、秸秆专用履带式烘干技术、“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效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67.2%,综合利用量246万吨,其中:“五化”利用74万吨,秸秆还田43万吨,农民自留燃料129万吨。尚有120万吨秸秆剩余量,占秸秆总量的32.8%。由以上可以看出,虽然榆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目前取得了积极成效,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随意遗弃和露天焚烧现象依然存在,秸秆收储体系还没有全域覆盖,综合利用率距离国家提出的85%以上还有一定的距离。
通榆县明业浆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进一步解决当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同时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为下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强秸秆产业打下坚实基础,提出本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处理秸秆量达15万吨,生产秸秆相关产品5万吨,对于提高当地农业效益、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带动了榆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国家在《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大力发展秸秆原料化利用,围绕现有基础好、技术成熟度高、市场需求量大的重点行业,鼓励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浆纸、木糖醇、包装材料、降解膜、餐具、人造板材、复合材料等产品,大力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编织加工业,不断提高秸秆高值化、产业化利用水平。
本项目将采用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对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
2.2.2项目建设是保护区域环境,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秸秆一直是我国农民生活的基本燃料和农业生产的物质资料。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使用秸秆作为家用燃料,而选用商品能源等,传统的秸秆利用途径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秸秆出现季节性、地区性、结构性过剩,大量秸秆得不到收集利用,每逢农忙期间,秸秆遍地焚烧现象依然严重,屡禁不止。秸秆违规焚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威胁交通运输安全,影响城乡居民生活。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可有效地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有助于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
2.2.3项目建设是实现当地工农协调发展的需要
当前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工农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村新型工业化,必须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从制度上为农村新型工业化铺平道路。通过对本项目的实施,建立收、储、运体系,促使其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工农业协调发展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宏观基础,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微观基础。将种植业和加工业结合起来,形成农村新型工业化,实现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带动和反哺,对探索农村深化改革,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对于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应对气候变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1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通榆县明业浆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场区内。
3.2场址条件
3.2.1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陲,地处东经122°02′13″—123°30′57″,北纬44°13′57″—45°16′27″。通榆县境东与乾安县相接,南与长岭相连,西与科尔沁右翼中旗为界,北与洮南市毗邻,东北与大安市接壤,西南与科尔沁左翼中旗相交。
2.区位交通
通榆县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国内重要铁路干线京齐线和长白公路从境内中部穿过,可直达北京、天津、大连、齐齐哈尔、长春等地。公路交通网络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场,并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
3.产业基础
通榆县初步形成了以风电产业为支撑,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制造、服装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依托的工业发展格局。主要的工业产品为风机塔筒、风机整机、风机叶片、中成药、大豆分离蛋白、葵花油和葵花仁等。通榆县农畜产品质量好、产量高、有特色,闻名海内外。
近年来运输业以及相关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对招商引资工作影响也较大,有助于通榆县的整体发展。
3.2.2建设条件
1.供水
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水源来自于厂区内水井。
2.排水
项目排水主要为污水和雨水,生活污水经过厂区污水管网汇集后,排入县政部门铺设的污水管网,项目雨水排入县政部门铺设的雨水管网。
3.供电
项目用电主要为照明用电和设备用电,由场区现有供电所供电。
4.供热
项目供热主要是冬季采暖,热源来自厂区自建生物质蒸汽锅炉供热,锅炉型号为DZL4-1.25-SCI,可以满足项目建成后整个厂区的采暖需求。
3.2.3施工条件
综上所述,项目范围内交通便利,运输条件较好,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当地均可提供。
第四章 建设方案
4.1建设规模
根据市场需求量及企业自身发展条件,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生产50000吨秸秆生物纤维产品。
4.2产品方案
项目产品方案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年产量 |
备注 |
1 |
地暖模块 |
吨/年 |
25000 |
|
2 |
工业包装 |
吨/年 |
25000 |
|
4.3 工艺技术方案
本项目重点建设秸秆秆纤维生产线和纤维模塑生产线。本项目工艺首先将秸秆中木素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剥离,再利用专用设备将纤维用物理方法压合在一起,利用自主研发的改性剂催化木素使其还原,改性剂中添加了活性碳粉。
秸秆经过破包设备破包后,再经过物料除尘机、空气除尘机除掉秸秆中的杂质和土,杂质和土可以出售去养殖蚯蚓。除尘后的秸秆进入螺旋预浸输送机,预浸机上方设有生物液喷淋设备,将草类纤维生物分离复合。发酵菌为C3008C发酵菌,酶类组分包括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蛋白酶、高温淀粉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都为碱性酶利剂,各组份所占重量比例为白腐菌10%--15%,发酵菌10%--15%,纤维素酶8%--12%,木聚糖酶10%---14%,漆酶8%--11%,蛋白酶10%--14%,高温淀粉酶10%--14%,木素降解酶8%--12%,果胶酶10%--15%。按照使用比例将菌类组分和酶类组分混合,进行秸秆预浸泡,浸泡后的秸秆利用螺旋输运机送入专利反应釜中,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蒸汽。菌类组分和酶类组分的加入质量为循环水质量的3%--20%,温度升至80--90度左右,使菌在合适的温度下作用于秸秆表面使其破壁,为下一环节物理提取纤维打下基础条件。菌酶复合制剂均匀的喷淋在预浸机内的秸秆上,预浸均匀的秸秆被送入专利反应釜中实施秸秆纤维分离。将送入反应釜中的秸秆进行二次菌酶制剂喷淋,并在上面盖上一层吸水的毯子,以便保持反应釜中的秸秆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然后打开通入反应釜中的蒸汽阀门,向装满秸秆原料的反应釜内加入蒸汽,使菌在合适的温度下作用于秸秆表面使其破壁,为下一环节物理提取纤维打下基础条件。
在反应釜中出来的经过生物处理的秸秆可直接通过设备进入到专利秸秆纤维提取机中,进行物理纤维分离,分离后的产品挤压后即可出售。
循环釜中的循环液经过多次循环之后会产生木质素,木质素经过合理添加生物料后,利用木素还原的特性,半成品原料混合于水中,形成符合一定要求的纤维料(其浓度为5%-7%左右)。纤维落入到调纤维池中,并加水稀释,同时加入含一定木素和果胶浓度的循环水,在纤维池上方安装一旋转搅拌器,使纤维料和水充分调匀。如有需要可在调纤维池里加入适量比例的助剂(如防火剂,防水剂,防油剂,松香,石蜡等)已加强秸秆纤维模塑制品的化学抗性,满足部分市场的要求。通常,在调纤维池里把秸秆纤维浓度调到1%-2%为宜。调好浓度的秸秆纤维可通过纤维泵抽送至配纤维池已待生产使用。为使秸秆纤维模塑制品有更好的防震性能及更整洁光滑的外观,干燥后的制品可放在高温高压的整形机模具上加以定型,至此秸秆纤维模塑制品的生产工序已全部完成。
项目联系人:通榆县明业浆纸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姜国利 18943795777
主办单位:白城市商务局 | 电话:0436-3203010 | 吉ICP备17005202号 | 网站标识:2208000056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2号 |
地址:白城市洮北区洮安东路3号 |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