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白城市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4-05-11 13:12:00    来源:    字号: 收藏

  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种植带的优势区域内,是吉林省14个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县市之一作为吉林省重要产粮大县,洮南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狠抓农业基础建设,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洮南担当。

  一、突出“耕地保护+种子繁育”,从粮食安全源头上双轮驱动。一是守住耕地面积“红线”。2021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4.7公顷,粮食产量达到25.34亿斤。202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5.4公顷,粮食产量达到25.6亿斤。2023年,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5.59公顷,粮食产量达到26.26亿斤,实现了总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双提升。二是打造农业产业“芯片”。2013年,洮南市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22年, 洮南市被农业农村再次认定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始终坚持把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建设,作为打造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自2016年以来,先后争取国家奖励资金超1亿元,建设了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通过几年的投入,玉米制种产业呈现出“基地做优、企业做强、品牌做亮、产业做精”的良好发展态势2024年,已与10余家种子生产企业签订玉米杂交种生产合同近0.4公顷,繁殖品种主要有翔玉998 等30多个玉米品种,为吉林省早日成为千亿斤产粮大省贡献洮南种业力量。 

  二、突出“基础提升+科技含量”,从粮食安全措施上双向发力。一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截至2023年末,洮南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9.26公顷。2024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3公顷,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0.6公顷。不仅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科技服务三农”为宗旨,认真抓好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等农业新技术。2023年,全市完成水肥一体化8.93公顷,测土配方施肥23.83公顷,打造两个200亩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攻关示范田、一个1000亩示范方,深入推进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攻关示范行动,建立集中连片区域,实现玉米产量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5%以上。三是加大农业机械化覆盖力度。洮南市作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坚持以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为重点,以改变传统耕作模式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推广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等技术。完成保护性耕作11.2公顷,深松整地3.33公顷。全市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56%,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 

  三、突出“惠农补贴+新型主体”,从粮食安全保障上双管齐下。一是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制定下发了《洮南市2023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方案》、《洮南市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方案》、《洮南市稻谷生产者补贴方案》。截至目前,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46986户、发放补贴资金1939万元;玉米生产者补贴发放36841户、发放补贴金额15824.09万元;大豆生产者补贴发放7040户、发放补贴金额3921.77万元;稻谷生产者补贴发放7636户、发放补贴金额4079.94万元全市累计发放惠农补贴资金25764.8万元。二是培植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市、县级示范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制定下发了《洮南市2023年县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方案的通知》,培育市级示范社20个、示范家庭农场20个、示范社会化服务组织7个;培育县级示范社36个、示范家庭农场36个、示范社会化服务组织18个。随着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主办单位: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  联系方式:0436-3502290  |  吉ICP备17005202号  |  网站标识:2208000056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