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养好用好黑土地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示范区工作,2021年7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与白城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同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合作协议。时值一周年之际,白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实地调研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与大安盐碱地水田万亩示范区。白城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石勇,白城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刘淼,大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韩喜龙、李红艳及杜广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王明明副研究员,大安市兆丰家庭种植农场经理武在洲及在站科研人员参加调研。
石勇高级农艺师首先介绍了开展此次活动的背景及意义,表示目前正值黑土地保护日,8月1日黑土地保护法即将实施,白城市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积极支持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示范区建设以及科技成果创新与落地转化。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总结推广白城市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以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好经验好做法,助力白城市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王明明副研究员介绍了大安站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方向、功能定位以及人才队伍,开展的科学试验以及盐碱地以稻治碱与以草治碱成果。在大安盐碱地水田万亩示范区,王明明副研究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盐碱地万亩水田示范区的定位及目标,详细讲解了盐碱地水田良田良种良法三良一体化的盐碱地治理大安模式及其技术内涵与技术优势,讲述了2022年新开展的中度盐碱地水稻机插侧深同步施肥技术、水稻生长调节剂抗逆促生技术、微生物菌剂促生技术、水稻重大害虫性信息素诱控技术的实施效果。
大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负责人韩喜龙介绍了合作开展的水稻重大害虫性信息素诱控技术原理及效果,表示将会继续努力推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加强协作,积极推动红岗子乡万发村盐碱地高效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以及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助力大安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与农民增产增收。
大安市兆丰家庭种植农场武在洲总经理介绍了家庭农场应用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情况以及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合作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情况,充分肯定了盐碱地良田良种良法高效治理模式技术的到位率、影响力以及效果,表达了未来将会继续于家庭农场积极推广应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技术成果的意愿,为地方盐碱地治理与粮食产能提升以及周边农民增产增收贡献企业力量与企业担当。大安市牛心套保示范基地,所属盐碱地生态治理与高效利用大安示范区。该基地针对松嫩平原西部湿地退化与功能下降、土壤盐碱化、灌区退水污染及水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依托“土地整理”、“河湖连通”等重大工程,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研发和集成盐碱退化湿地恢复、灌区退水工程湿地消纳、湿地蟹/鱼放养、苇基食用菌栽培、稻-蟹/鸭共作等技术,形成盐碱退化湿地恢复与功能提升、盐碱泡沼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盐碱稻田湿地绿色种养等技术体系,实现湿地生态功能提升、规模扩大、水质改善、水土资源高效,构建盐碱湿地资源利用与生态功能提升模式,提供盐碱泡沼-稻田湿地复合系统生态健康、资源高效一体化方案。
示范区内含“种养结合”盐碱稻田高效改良利用技术3000亩,实现pH降由10.5降至9.8,首年种稻产量5000公斤/公顷、养蟹盈利600元/公顷、整体盈利3500元/公顷以上;稻鸭共育为期40天,鸭体重由0.5斤/只增长到1.86斤/只,沟渠经济养鱼技术各类鱼苗增重2-4倍,相关技术推广4万亩。含盐碱芦苇沼泽苇蟹养殖6300亩,春秋两季工厂化加工完成了苇基食用菌菌棒2万棒,实现螃蟹产量约每公顷52.5公斤,每公顷芦苇转化食用菌1.1吨以上,盐碱湿地每公顷纯收益大于3000元/公顷。结合地方企业农户,推广5.37万亩芦苇沼泽河蟹养殖,推广4万棒苇基食用菌技术。维护和运行600亩工程湿地对3000亩稻田退水进行消纳,稻田退水的盐分、养分去除效率达到30%-60%。利用退水资源,在大岗子恢复干涸退化湿地7公顷,植被覆盖率平均恢复至44.0%,地上生物量在平均恢复为169.73 g/m2。大安示范区中科院陈晓宇副研究员介绍了上述科研情况。
“双季双优”是中国科学院与吉林省联合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洮南示范基地主要推广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组织实施,瞄准吉林西部半干旱风沙盐碱土区,利用小冰麦抗寒、耐盐碱等特性,第一季种植小冰麦,收获后第二季种植优质饲草燕麦草,从而实现一年两季,粮饲双收。 目前,今年“双季双优”种植模式已在洮南推广种植1万多亩,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来到洮南市圣一农场种植基地,对“双季双优”种植模式第一季即将收获的小冰麦进行测产。专家组经过实测,该试验地高密度种植区测产产量5104公斤/公顷(17%含水量),正常条件栽培区大面积实收公顷产量3561公斤(17%含水量),双双达到了理想预期。今年第一季小冰麦收获在即,尚未播种的燕麦草已经实现订单式预购,保守估计燕麦草产量可达7000—8000公斤/公顷,两季相加收益可达1.7-2万元/公顷,比传统种植杂粮杂豆增收1.3-1.5万元/公顷,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大安示范区王明明、李晓宇、黄迎
2022年是“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示范区项目实施的关键年,为了达到预期示范效果,大安盐碱地水田治理模式按照专项及项目要求,引进与优化盐碱地水田治理新技术,升级盐碱地良田良种良法高效治理模式。加强与白城市地方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企业开展对接与合作,积极通过开展技术展示、技术培训与技术观摩等方式推广应用盐碱地水田高效治理技术,并积极向国家及地方盐碱地治理献计献策,为吉林省千亿斤粮食工程以及盐碱地治理重大工程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主办单位: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 联系方式:0436-3502290 | 吉ICP备17005202号 | 网站标识:2208000056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