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白城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要闻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14 00:00:00    来源:    字号: 收藏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建设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老百姓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在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及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度,提出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这是国务院赋予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各级政府服务"三农"、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工作和政治任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实现我省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1年9月24日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我国首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出台。      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      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鼓励群众全程参与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应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开展耕地质量评定     国务院批准颁布《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十二五"土地整治目标任务,部署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经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补充耕地任务全面落实,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范有序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土地复垦明显加快,土地整治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规划期内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补充耕地2400万亩,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粮食亩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整治农村建设用地450万亩。     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正式拉开了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大幕。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     国务院关于全国高标准 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函〔2013〕111号

主办单位:白城市农业农村局  |  联系方式:0436-3502290  |  吉ICP备17005202号  |  网站标识:2208000056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