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农作物
一、生产情况
吉林省红小豆生产主要分布在白城市、松原市和农安县;东部山区延边的敦化和吉林地区也有零星种植。全省年均种植面积约在2万公顷左右,年产量约3万吨,其中西部白城市面积较大,占全省的50%以上。近几年,由于市场价格较低,种植面积增长不大。主要推广应用品种有白红2号、白红3号、吉红3号、吉红6号和农家品种大红袍等。由于采用优良新品种和耕作条件的改进,单产水平有所提高,高产地块每公顷可达2200公斤以上,一般单产在1500公斤左右,这与日本红小豆的产量水平3000公斤相差很大,其主要限制条件是春季气候干旱,保苗困难;同时,根线虫病、根腐病、霜霉病、病毒病、菌核病和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较重。在今后的红小豆生产上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和优良抗旱、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今后的育种目标应是:生育期100~125天,直立型,抗倒伏,单产在1600公斤以上,百粒重在13克以上,蛋白质含量在23%以上,抗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等病害。
二、品质优势
白城红小豆的特点是,籽粒饱满、整齐一致、色泽鲜艳等外观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淀粉质量好、出沙率高。白城红小豆蛋白质含量为23-24%,其他地区一般为20-23%。淀粉含量为55-57%;其他地区一般为53-55%。红小豆对其他产业关联度很强,红小豆营养价值高,医食同源。人们常说黑豆补肾,绿豆保肝,红豆养胃。多吃豆,不得病;吃好豆,保长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物的营养保健功能。红小豆等食用豆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各种保健功能,必然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消费量在逐渐的增加。具有各种保健功能和高营养价值的食用豆功能性食品和饮品投放市场,受到人们的欢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将会带动食用豆产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因为红小豆全身是宝,籽粒是食品和饮品加工的原料;还是许多营养保健品和药品生产的重要原料。茎、叶、秸秆是很好的饲料;根部含有根瘤菌,可以固氮、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所以,发展红小豆等食用豆生产还会促进养殖业、加工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红小豆为高蛋白质、低脂肪且含有钙、铁、硒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医、食兼用的作物。其蛋白质含量为禾谷类的2-3倍。
红小豆还含有淀粉、脂肪、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食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多a元酚-预防衰老;皂角苷-使血液流动畅通和花色素-保护视力等特殊的营养成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小豆具有滋补强壮、健胃、解毒排浓、利尿和抗菌消炎等功效。红小豆中较多的皂角苷和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肠胃蠕动,优良的利尿作用和解酒功能;还具有润肠通便功能。红小豆籽实中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等功效。
三、研发情况
目前,红小豆研究先进的国家有日本和韩国,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也开始引进红小豆,并开展种红小豆质资源利用和品种改良与栽培技术研究。日本在红小豆品种改良、组织培养、生物技术研究等方面进展较快。红小豆单产每公顷达到3000多公斤。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已经收集整理了红小豆的种质资源5000余份;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良红小豆新品种。中红4号、5号、6号;冀红352、冀红2号、4号;白红2号、3号、5号、6号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在红小豆基础研究方面,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从1958年起就一直坚持小豆种质资源收集和育种研究工作,已经收集整理绿豆、小豆种质资源600余份。选育出白红2号、3号、5号、6号、白红7号、白红8号、白红9号等优良品种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