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分析 走进白城 专题专栏
发布时间:2019-10-28 08:43:00    来源:
收藏

白云蓝天同做伴 青山绿水总相宜——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工作综述

金秋时节的芦苇湿地是白鹤等候鸟的乐园

城郊乡村保洁向制度化机械化发展

夏季的城市

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2019年9月白城市城市空气优良级天数比例为100%

秋日的九龙山马场

水与城市

嘎什根乡十家子村新貌

以风能、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生态环境逐年转好促进了农业发展

戈驰川 潘晟昱/摄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我省“三大板块”——西部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白城义不容辞,勇敢担当。

白城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我省西部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生态屏障。

生态优势是最为独特的优势,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巨大财富。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更是必须完成好的政治任务。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白城市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营造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

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辖区内嫩江、洮儿河和月亮湖的水质均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下水三类标准,合格率100%;市区空气优良天数159天,优良天数率91.4%。

督察整改进展顺利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在环境保护中出现的治理顽疾,白城市采取铁腕治污的手段,重拳出击。

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以来,白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整改要求,市县两级坚持实行“双组长”领导、“双包保”制度,严格落实每月调度、适时预警、会商研判、联合督办等制度机制,始终保持整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确保整改力度不减、速度不慢、标准不降、势头不变。坚持实行清单化、台账式管理,中央环保督察、中央“回头看”和省级督察三个整改统筹推进,按时销号,坚决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反馈问题整改到位、把信访案件解决到位。健全完善整改问题、举一反三、长效机制“三本账”,出台了决策、协调、督察、考核、问责、宣传“六位一体”配套文件65份,切实从源头上、机制上抓整改,坚决防止同一问题反复、同类问题反弹。

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25项整改任务已上报销号16项,367件案件已完成362件;中央“回头看”9项整改任务已完成4项,566件案件已完成541件;省级督察57项整改任务已完成35项,755件信访案件已完成710件。为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2018年8月,参照中央环保督察接访模式,开通了市级环保督查举报电话,随时受理、随时转办、随时解决、随时反馈群众信访举报。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节奏、统一力量、统一征集、统一审核“五统一”的宣传模式,在市级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晾一晾整改问题,晒一晒整改成效,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促进整改落实。截止目前,市级举报热线共受理信访案件459件,已完成整改322件,其余都按照序时进度加紧推进解决。

环境保护“重重设卡”

护住发展底色

“白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生态保护不能走在后面,必须坚持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全力保护好白城的碧水蓝天、空气净土。”白城市市长李明伟说。

一直以来招商引资上项目,是白城发展的首要之策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环境准入首当其冲、至关重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也时有担忧、不甚托底。就此,市委书记庞庆波多次在市委常委会和招商引资项目调度会上强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都要严格把住环境准入关,项目再好,白城再难,也不能上重污染项目,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绝没有软环境。这一决绝的态度和严厉的“令箭”,成为白城招商引资上项目的一个根本遵循和取舍门槛。对环保要求高、投资大、规模大,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也大的项目,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坚持紧盯不放,凡是达不到节能减排要求的,坚决叫停整改,绝不姑息迁就。近几年,全市没有发生因“长官意志任性”和环保把关不严,导致有污染项目放行落地的现象和问题。

扎实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对煤烟型污染进行“大改造、中整合、小淘汰”,全市燃煤电厂分别实施了脱硫、脱硝、除尘专项改造,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在全省率先启动完成了超低排放工程。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和白城龙华热电厂已于2017年年底前,提前一年实现超低排放。市区19家供热企业有16家并入白城龙华热电厂和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实现热电联产,整合供热面积1210万平方米。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淘汰燃煤小锅炉476台,其中市区淘汰309台,2019年底全部淘汰。统筹推进机动车尾气治理和“抑扬尘”治理,严禁超排、“乱扬”,稳步提升空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2018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达343天,占比96.6%,PM10比2016年下降33.3%,PM2.5比2016年下降41.7%。

扎实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重点抓好嫩江、洮儿河等重点流域、重点水域水质,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十二五”期间,白城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完成率为82.5%,完成省目标任务。2015年以来,境内嫩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全市建成6个污水处理厂,并实施了扩能改造。辖区内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扎实打好打赢黑土保卫战。近年来,白城坚持以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强化畜禽粪污治理为重点,全面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和综合保护力度。加强沙化土地修复、盐碱地治理和黑土地保护,不断扩大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019年,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147万亩,秸秆还田88万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200万亩,覆盖率达95%以上。今年全市春耕施用底化肥60万标顿,农药使用量1670吨,比全年减少60吨。洮南辣椒、黑水西瓜、大安香瓜、镇赉大米被认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榆鹤乡米业、洮北吉林油田洮儿河农场等上百个生产基地先后被认证为国家级有机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通过村庄清洁行动,共清理垃圾124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5.8万个、清理粪堆26万立方米、清理庭院15万个。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县乡村补助等方式建立长效村屯保洁管理机制。对洮北区、大安市、通榆县的237个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贫困县退出市级初审。创新农村环境治理管理模式,洮北区创新开展了城管执法下乡,对私搭乱建等行为依法治理。大安市在17个乡(镇)建设垃圾转运站。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大安市两家子镇和安广镇污水处理设施已竣工试运行,排放标准达到1级A。

生态修复成果显著

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白城市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全力建设“美丽新白城”。2016年,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了《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草原保护与恢复、湿地保护与恢复、森林生态建设等10项配套子规划。2017年,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老城改造提升、生态新区建设、新农村建设、造林绿化、湿地草原生态修复……在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理念的指引下,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断提速。

植树造林,瀚海重披绿装。白城市连续开展“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竞赛活动、“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活动。几年来,克服了土地贫瘠、干旱缺水等一个又一个难题,昔日的荒山秃岭、盐碱荒滩,如今都披上了绿装。累计造林205万亩,森林覆被率达11.06%,提高了1.26个百分点,荒漠化土地面积由2009年的1596.4万亩减少到目前的1042万亩,有效地阻止了风沙向我省中东部地区推进,昔日瀚海披上了绿装。

河湖连通,一水激活万水流。白城过境河流多,境内泡塘多,水资源并不缺乏,但由于各水系资源多寡不均且相对隔绝,利用率不高。白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在全省率先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构筑水域网络。累计连通泡塘124个,改善和恢复湿地面积640平方公里,恢复草原、芦苇面积105万亩,地下水位最高时平均上涨1.02米。

引蓄并重,湿地生机再现。拥有向海和莫莫格两大国际重要湿地的白城,境内有自然湿地37万公顷。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特别是在1998年之后的几年,白城进入枯水期,降水量不足,加之过度开垦等原因,向海湿地、莫莫格湿地面积也一度缩小了很多,丹顶鹤、白枕鹤、东方白鹳在野外已经没有繁殖记录。为挽救湿地生态环境,白城通过“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河湖连通、应急调水工程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湿地,湿地面积由2012年的669万亩增加到710万亩。2016年,消失了14年的东方白鹳被发现再次飞临向海筑巢。世界濒危物种白鹤,在迁徙的过程中又一次在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等地停歇,数量占全球总量的90%以上。莫莫格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嫩江湾、牛心套保“四海湖”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

“借水兴农粮满仓”。近年来,依托引嫩入白、大安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白城市实施了吉林西部土地整理工程。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粮食生产能力跃上百亿斤台阶,畜禽饲养总量实现“四连增”。五个县(市、区)均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持续的生态建设使白城面貌一新,过去白茫茫的盐碱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绿色植被、水面、苇草和成群的牛羊。2013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保持在440毫米以上,远超383.8毫米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城市优良天数平均达335天,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小气候”明显改善。

生态经济锋芒初露

再造“金山银山”

白城的水、林、草、湿,包括地、气、风、光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更是财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近年来,白城先后被国家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和“水生态文明示范市”。这些国字号“金招牌”,对于白城打造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厚植了发展优势。

生态农业,打青山绿水牌。绿色生态农业是白城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白城市坚持用项目载体、企业模式、生态理念谋划和推动农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农牧渔业资源中找工业,促进三产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抓好猪牛羊驴、燕麦、绿豆等特色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打造“白城弱碱”“东方燕麦之都”“中国特色杂粮之城”“生态牧业基地”等特色品牌,创建全国食源性食品安全生产基地,初步建成了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支撑大产业的发展格局。靠天吃饭、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状况在白城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截至目前,全市棚膜面积已经累计发展到18.15万亩,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5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2个,无公害蔬菜56种。同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从而成为了全省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主战场,吉林省唯一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市,生态特色农业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

生态工业,走低碳之路。近年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企业技改创新和扩能改造,加快建立以清洁能源、绿色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为主体的生态工业体系,创建全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吉林西部医药健康产业基地。截止到2018年底,白城市新能源装机规模474.8万千瓦,2019年1月至8月,全口径发电量95.44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58%,同比增长10.88%,弃风、弃光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新能源利用率在97%以上。今年,白城市提出,将依托丰富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优势,以电解水制氢为主要技术路线,打造“中国北方氢谷”,构建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和氢能装备全链条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走出氢能发展新路,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研发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

生态旅游,呈现西部美景。近年来,白城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导,编制全域旅游规划,以“一线八点”精品旅游线路为引领,立足“湿地风光、鹤乡白城”整体形象定位,全力打造“湿地生态游、民俗风情游、冰雪体验游、乡村观光游、军事体验游”五大特色品牌,精心培育草原风光、乡村休闲、历史文化等六大系列旅游产品,把“湿地风光、鹤乡白城”这张城市名片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把魅力鹤乡建成草原的“独秀花园”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海绵城市建设,添城市活力。两年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实现了“老城变新城、小区变花园”的目标,创造了“白城速度”;探索了“海绵城市+老城改造”的路径,打造了“白城模式”;创新了中国北方寒冷缺水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树立了“白城样板”。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