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分析 走进白城 专题专栏
发布时间:2018-12-28 08:25:00    来源:
收藏

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就业总量稳步增长——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人口和劳动就业事业发展扫描

 

 

1978年以来白城市人口发展变化


1978年从业人员结构


2016年从业人员结构


1978年以来白城市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改革开放以来,白城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发展和劳动就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40年来,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日益丰富。

人口实现合理增长

改革开放40年来,白城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推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效控制了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速度。截至2017年底,白城市总人口为190.9万人,比1978年的169.5万人增长12.7%,其中:男性96.13万人,女性94.81万人,全市人口呈现缓慢低速增长的态势。从年龄结构看,1-17周岁人口为26.19万,18-34周岁人口为38.98万,35-59周岁人口为87.7万,60岁及以上人口为38.06万。2017年白城市人口出生率为6.4‰,与1978年的20.2‰相比下降了13.8‰;死亡率为14.9‰,与1978年的4.9‰相比上升了10‰;出生人口逐步减少,人口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男女性别比差距明显缩小

2017年白城市总人口中,男性为96.1万人,女性为94.8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1.4。其中:男性人口比1978年增加9.1万人,女性人口比1978年增加12.4万人,男女性别比与1978年相比,下降了4.2个点。老百姓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转变。

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白城市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建制镇也增加较快,城镇聚集、辐射功能不断提高,对人口的承载力不断增强。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快了人口城镇化进程。2017年白城市城镇人口达84.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4.2%,比1978年上升了16.9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白城市城镇化发展从较低水平起步,经过一条曲折的发展历程,逐步向新城镇化迈进。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国家改革了劳动就业制度。19808月召开的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当时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行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向题的决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来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失业问题。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我市按照省、国家相关要求因地制宜,适应改革的变化,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白城市从业人员人数基本呈增长势头,1978年全市从业人员为50.29万人,到1997年,白城市从业人员增加到85.0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8.76万人、农村从业人员46.25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加了34.72万人、18.26万人和24.47万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开始减弱,19982002年从业人员人数逐年减少,2002年全市从业人员下降到71.7万人,比1997年减少13.31万人,平均每年减少2.66万人。2002年后,由于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就业能力的不断增强,全部从业人员数持续增加,到2016年全部从业人员数为100.69万人,比2012年增加29.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1万人。

就业结构逐渐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不仅就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就业结构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更趋向合理。1978年在白城市全部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32.5万人,占64.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12.49万人,占24.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5.3万人,占10.6%;二、三产业合计仅占35.4%。2016年在全部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56.59万人,占56.2%;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14.37万人,占14.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29.73万人,占29.5%。2016年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3.8%,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8.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幅提升。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个体、私营和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有了较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业队伍迅速增加,为扩大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个体私营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

改革开放前,白城市1978年城镇个体从业人员非常少。改革开放后,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个体私营就业规模迅速扩大。40年来,随着国家鼓励与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就业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个体、私营经济焕发生机,到1993年,城镇个体从业人员就业增加到了3.8万人;2007年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达7.0万人,比1993年增长近一倍;到2017年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达30.5万人,与2007年相比增长3.4倍。

(二)股份、港澳台商投资等其他经济类型蓬勃发展

1979年,白城市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都尚未出现,到2017年全市股份合作制、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已发展到5.38万人,占单位从业人员数的26.9%,超过1/4。与2007年相比,人数增加3.34万人,增长1.6倍,比重上升15.3个百分点。白城市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总量逐年上升,不仅对促进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在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促进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城镇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

40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努力扩大就业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失业调控,开拓创新、采取增加就业岗位、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就业,使白城市失业率得到有效的控制,2007-2017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保持在3.7%以内的较低水平,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在劳动力总量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为构建和谐白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职工工资快速增长

40年来,白城市注重分配领域制度的改革,在工资分配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推行,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和最低工资标准及试行工资指导线制度等,为广大从业人员工资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1978年职工平均工资只有641元,1985年为913元,1991年为1652元,2000年为5497,2006年超过1万元,为11836元。2007年为13908元,到2017年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达46849元,比2007年增加3.4倍。与1978年的641元相比,增长73.1倍,职工工资水平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良性增长态势。

改革开放40年来,白城市人口发展与劳动就业硕果累累,就业格局优化,就业渠道拓宽,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职工工资水平上升,呈现出人口和就业协调发展的态势。同时,也印证了只有不断改革、深化改革、继续改革,人口和劳动就业及各项社会事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