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分析 走进白城 专题专栏
发布时间:2018-12-11 08:36:00    来源:
收藏

砥砺前行四十载 投资成果谱新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四十年,投资成果谱新篇。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指导思想下,我市谋划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模式,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效益显著提高,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我市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项目带动经济发展。大规模的投入、有效的调整结构,成为40年来推动白城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力。 

  投资规模快速扩张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增长对推动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0年来,白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不断增大,也是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投资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历史阶段。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了快速稳步增长的态势。1978年,全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为3882万元,到2016年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36.9亿元,年均增长22%。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步入增长高峰期,5年累计完成投资1416.1亿元,是1993年至200613年累计投资的3.5倍,相当于改革开放头20年全市的投资总量,5年期间年均增量近72亿元,年均增长30.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驶入快车道。 

  投资主体呈多元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得到快速发展,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国有经济投资规模逐渐缩小,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力度加大。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采用各种投资方式参与我市经济建设,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资金协调、法律保护等各个环节上提供全方位服务,促使其快速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等多种投资主体全面发展的格局。统计资料显示:1980年,全市国有经济投资为333万元,占全市投资的8.1%,非国有投资仅占5.5%;至2017年,全市国有投资占全市投资的38.9%,而非国有投资占全市投资的87.2%。可以看出,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不断降低,非国有投资逐渐成为投资主体,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全市投资力度的加大,投资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三次产业均得到长足发展。第一产业投资不断加大,开发建设了引嫩入白工程,是吉林省“十一五”期间重点水利工程,是我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食的骨干工程。引嫩入白工程2005年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3.67亿元,经过6年建设,201110月引嫩入白工程全线通水。依托引嫩入白工程,白城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新增200万亩水田,新增全程灌溉200万亩旱田,可增产粮食30亿斤,同时还可恢复湿地生态,缓解人畜饮水、工业用水紧张局面,为白城带来一系列综合效益。2017年末,全市第一产业的投资是1978年的138倍,年均增长31.5% 

  第二产业的投资领域已从传统的纺织、汽配及食品制造业等拓展到风力发电行业及风机设备制造、石油、医药、农副产品加工、汽车制造业、光伏发电等多个领域。2017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完成投资是1978年投资额的83倍,年均增长27.8% 

  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城市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进一步加大。2017年末,全市第三产业投资是1978年投资额的33.7倍,年均增长21.6%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随着我市城市基础的日臻完善,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市新建、扩建、改造城市道路建设,以提升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将海绵城市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对118个老旧小区进行的海绵化改造覆盖度居全国第一、二批共30个试点城市前列。道路由起初的双排车道建设成现在的六排车道,大大缓解了道路的拥挤。 

  40年来,我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火车站、汽车站、文化公园、市民广场进行了改造建设;从无到有的白城长安机场2017年建成通航;塑造自然生态岸线、形成良性水文循环,建成的鹤鸣湖音乐喷泉,成为白城生态新区一道靓丽的自然风景线和我市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按照城市规划,积极抓好绿化美化工作,围绕蓝天白云、绿地碧水主题,坚持阶段绿化,庭院绿化高大上、公共绿地上规模,点、线、面相结合,乔、灌、花、草结合,抓好绿化,仅2000年至2008年,我市绿化面积就增加了400多万平方米。 

  融资渠道日益拓宽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逐步呈多元化发展方式。建市初期,国家预算内资金居主导地位,随着投资体制改革和资金筹措渠道的不断完善和拓宽,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逐渐下降,自筹投资比重逐步上升。197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本年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占资金来源的比重为26.7%,利用外资、自筹、其他投资分别占3.4%47.9%20.6%。至2017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的比重仅为19.4%,下降了7.3个百分点,自筹资金比重大幅度上升,达到64.7%,上升了16.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融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而且自筹资金是全市投资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主导地位突出。 

  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我市房地产业迅速崛起,住宅建设步伐加快,住宅建设的方针也由以旧城改造向新式城区建设为主,多层、高层、电梯房、别墅发展,由各自建设到统一开发,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特别是加快城市建设、扩大社会就业、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仅为1.1亿元,经过近24年快速发展,2017年完成29.8亿元,比1993年增长27倍。1993—2017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6.7亿元,年均增长14.7%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 

  40年的发展,我市坚持围绕兴工强市上项目,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1998年,全市工业投资为16958万元,到2017年工业投资年平均增长23.2%,投资总量每年都在递增,速度不断扩大。随着全市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加快,工业投资方向发生了改变,逐渐放弃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传统行业,形成了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洮南雏鹰400万头生猪、洮北吉西300万只肉羊养殖、镇赉飞鹤(镇赉)乳品加工、天然气开采、工业园区吉林梅花氨基酸梅花味精、大安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等一些比较大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到2017年全市的工业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6.2% 

  “五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40年,我市始终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兴工强市进程。强力推进开发区建设步伐,招大客商、上大项目、建大企业、兴大产业,培育后发优势,全力推进五大基地建设。 

  能源基地快速崛起。白城发电公司2×66万千瓦火电机组投产运营,白城热电厂2×20万千瓦扩建项目顺利推进,至2010年末,全市风电并网装机达213万千瓦。引进了世界500强、全球风机制造第二的西班牙歌美飒、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华锐集团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全市油气量达到170万吨。到2017年,一批太阳能生物质能光伏发电开发项目加快推进,能源产业呈现多元格局。 

  粮食生产基地成效彰显,引嫩入白工程全线通水。西部土地开发整理81万亩,洮儿河配套工程加快建设,全市兴水整地增粮迈上了新台阶。 

  特色产品加工基地不断壮大。建设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飞鹤原生态牧场,益海嘉里、龙丹乳业、吉林金塔、东佳谷物、氨基酸梅花味精生产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相继投产运营。 

  城市区域加快构建,欧亚购物中心、大润发购物中心建成运营,海明路步行街改造、海绵城市及地下管廊建设,区域商贸中心框架逐渐形成一体化。 

  回首改革开放4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成就辉煌;展望未来,白城处在加快发展、实现赶超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一定会更加壮丽。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