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分析 走进白城 专题专栏
发布时间:2018-10-30 08:38:00    来源:
收藏

铿锵前行四十载 鹤城工业展新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

  

  改革开放40年来,白城工业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总量、效益、结构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白城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求生存,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走有区域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切实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兴工强市战略,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能源、农副产品加工业、汽配、纺织、冶金建材、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全面提升产品结构、装备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 

  40年发展历程 

  40年沧海桑田,40年改革巨变。纵观40年来白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成长培育期(1978-1995年)。这一阶段无工不富的发展理念逐步形成,工业主体地位突现。 

  第二阶段:发展增长期(1996-2005年)。这一阶段提出兴工富市的思路,以国企改革工业化为核心、依托特色园区建设等一系列发展思路,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第三阶段:转型升级期(2006-2016年)。这一阶段工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工业生产快速提升,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新进展。 

  (一)成长阶段(1978-1995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处边陲的白城市工业,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引下,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白城市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单一,是依托地方资源初级加工和为农机具、军工及行走机械配套生产而建立起来的,1978年白城市工业总产值为7.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经过17年的艰苦努力,尤其是1993年撤地设市,这是白城工业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也是这一时期孕育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在全市各方面的努力下,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工业经济的工业单位数量的内部经济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1995年以公有制经济(国有和集体经济)为主(占地区单位总数的95.9%)发展到以非公经济为主体(占地区单位总数的74%)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格局。形成了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布局合理的工业基地。以石化、冶金、化纤、电力、汽车、非金属矿制品,食品、电子、医药、纺织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到1995年,白城市工业总产值(现价)达到28.9亿元是1978年的4.1倍,年均增长8.6%;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是1978年的3倍,年均增长1.01% 

  (二)发展阶段(1996-2005年) 

  “九五”计划实施以后,白城明确了“兴工富市”的思路,让全社会都下力气抓好工业,积极兴办工业。全市有96.1%的国有工商企业实现了改制,一大批困难企业通过招租、重组焕发了活力。工业随之以石化、冶金、化纤、电力、汽车、非金属矿制品,食品、电子、医药、纺织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相继壮大。增加值近十年平均增长1.2%,是1978年的11.6倍。工业对于白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发展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腾飞阶段(2006-2016年) 

  2006-2016年这10年是白城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的时期,是白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时期,是白城市工业经济发展黄金期和战略机遇期。白城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推进发展等大好机遇,特别是工业强市的定位,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白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呈现出总量增加、增速较快、结构优化、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白城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实现产值100.6亿元的好成绩。十一五”“十二五是白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呈现出总量增加、增速较快、结构优化、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2016年,白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到以能源、农副食品加工业、汽配、纺织服装、冶金建材、医药等为重点产业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发展格局。2016年,白城市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737.6亿元,是1996年的22.4倍,是1978年的103.9倍;2016年,白城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87.1亿元,是1996年的23.7倍,是1978年的89.1倍;2016年,实现利润19.7亿元,而1996年利润亏损3.5亿元。 

  40年辉煌成就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白城牢牢抓住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这个核心,把兴工强市作为主攻目标,围绕五大基地和开发区二次创业强力推进大项目,强势发展大产业,迅速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壮大工业经济规模,走出一条更快更好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全市工业总产值由改革之初(1978年)不足7.1亿元达到737.6亿元,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经济成绩斐然。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骨干龙头企业发展为支撑的26个行业门类新型工业化体系。 

  (一)经济实力不断扩张,增速加快 

  1978年到1995年,工业总产值(现价)7.1亿元增加到28.9亿元,年均增长8.6%。从1996年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现价)33亿元增加到737.6亿元,年均增长1.2%。从1978年到2016年近40年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362.5亿元,同1978年相比,是1978年的78.8倍;重工业完成产值373.6亿元,同1978年相比,是1978年的149.4倍;全部资产达到668.5亿元,同1978年相比,是1978年的159.2倍。而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不断加速跃升,2008-2013年白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以22.4%22.3%37%30.4%16%15%两位高速增长,工业经济快马加鞭,努力实现弯道超越2010-2013年连续四年增速居全省第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业实力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形成规模 

  40年的发展,经过市场的洗礼与磨合,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组织逐步优化,形成了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2016年,全市33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达到668.5亿元,实现主营业收入703.9亿元,利税总额30.8亿元。超亿元企业达191户,完成产值675.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91.7% 

  1.农副食品加工业(含食品、饮料、皮毛制品、造纸、木材加工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10.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8.5%。产品以精制大米、红干椒、畜禽产品和浆纸为主。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为主线,依托丰富的农畜特产生态资源,重点推进洮南雏鹰400万头生猪、洮北吉西300万只肉羊、通榆正邦500万头生猪等一批重大养殖加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安安大牧业、通榆咱家养鸡等畜禽加工产业化项目,全力打造生态牧业基地;加快发展水稻、玉米、燕麦及杂粮杂豆精深加工,推进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建设。重点企业有:益海嘉里(白城)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洮南金塔集团公司、白城裕丰米业公司、镇赉嫩江湾米业公司、大安安大牧业公司、白城天福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带动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2.汽车配套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的生产总值比重10.2%。产品以各种轿车、中卡、重卡、改装车、专用车和轻型车等配套产品为主,主要为一汽、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二汽、奇瑞、哈飞和沈阳金杯等国内重点汽车生产厂家配套。配套产品种类达到1000余种,主要产品有:汽车电线束、柴油发动机电线总成、汽车发动机连杆、汽车电器、玻璃升降器、汽车门铰链、滚针轴承等。全力打造汽车零部件四大生产基地,即发动机连杆生产基地、原线和电控线束总成生产基地、汽车车身覆盖件生产基地、汽车齿轮和变速箱生产基地。重点企业有:白城派克电气公司、白城中一精锻公司、白城金事达电气公司、白城盛华汽配公司、白城尼特固零部件公司、大安轴承公司等。 

  3.纺织业(包括纺织、服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8.1亿元,占全市的生产总值比重6.5%。主要产品为棉纱、棉布、呢绒、无纺布、服装等。重点企业有:四季盛宝纺织股份公司、洮南恒盛毛纺织公司、吉林富邦纺织有限公司、吉林省嫩鑫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市铭威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白城东奥服装公司等。 

  4.医药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1.4亿元,占全市的生产总值比重4.3%。主要产品有中成药及制剂、西药制剂、大输液产品。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药食同源特色作物,启动建设GAP基地、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园,积极发展以药品和保健品生产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重点企业有:吉林敖东洮南药业公司、白城道君药业公司、白城广春药业公司、镇赉银诺克药业公司、通榆天光药业公司等。 

  5.能源工业(含石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燃气生产和供应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99.2亿元,占全市的13.4%。主要产品有石油、风电、火电、热力等。能源产业是全市的优势产业,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近几年全市突出风电的开发利用、火电的梯度跟进、太阳能光伏光热的积极快速开发及利用、加快推进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生物质能的综合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企业有:白城发电公司、洮南热电厂及洮南、通榆、大安、镇赉和洮北区所在的风力风电场。 

  6.冶金建材工业(含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金属制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63.9亿元,占全市的生产总值比重8.7%。主要产品有水泥及制品、平板玻璃、钢结构、PPR管材、塑钢门窗、镍锭等。依托富裕电力和电价优势,引进高载能项目,推动能源消纳和冶金建材产业发展。重点企业有:吉林省金石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白城宏越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天汇水泥、白城金升镍业、白城市富达棒材轧制有限公司、洮南市金升冶金产品有限公司等。 

  7.装备制造工业(含通用、专用设备制造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06.1亿元,占全市的生产总值比重14.4%。主要产品风电机组、叶片、塔筒等。重点企业有:华锐风电(吉林)装备有限公司、中材科技(白城)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吉林天奇装备制造工程有限公司、吉林省天合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和通榆县三一风电装配技术有限公司等。 

  (三)民营工业发展迅猛,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改革开放初期,全市没有一家民营经济,随着国家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创办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全市民营企业经过了一个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不起眼到倍受青睐的过程。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产业结构调优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又为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了内生动力,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2016年全市民营企业268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80%,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为77.8% ;实现工业增加值184.2亿元,占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达98.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8.1百分点,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四)加快特色园区建设,规模集群效应凸显 

  以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力度,依托中心城市带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城镇和优势产业带集聚,围绕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发挥已初步形成的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做强做大现有四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2009年以来,白城市大力支持和打造以德尔福派克、金事达电气、中一精锻等公司为龙头的汽配产业园和以四季盛宝公司为中心的纺织服装产业园、以国药集团为依托的医药产业园、以中材集团为核心的新型建材产业园、以中电投电厂为主的煤电产业园、以金升镍业为示范的高载能项目产业园等,形成了一批有品牌、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推进产业聚集,有力地推动了白城市经济的发展。2016年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产值83.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1亿元,实现主营业收入72.2亿元,实现利润7.3亿元;工业园区完成产值71.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8.3亿元;实现主营业收入52.6亿元,实现利润0.9亿元;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完成产值0.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0.09亿元,实现主营业收入2.2亿元。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年来,白城工业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白城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白城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处于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经济总量蓄势突破的重要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放眼未来,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新发展作出了全面的战略谋划,我们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白城市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矢志不渝不忘初心、开拓创新、继往开来、务实担当砥砺前行,白城工业经济定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新时代白城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为白城市经济腾飞、再创新辉煌! 

  (一)以产业链延伸推动产业跃升 

  建设重大项目强化产业链。集中力量推进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建设,实时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重点支持雏鹰400万头猪、飞鹤50万只奶山羊等一批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开展精准招商补全产业链。围绕产业链空白或不足部分,找准与知名大企业的契合点,着力引入大企业、新项目;推进自主创新拓展产业链。以产业骨干企业、核心企业为主体,联合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整合创新要素,提高集成创新效率,瞄准产业发展需求,解决产业链中的关键、共性技术,打通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发展。 

  (二)以企业培育促进产业跃升 

  实施《重点企业成长计划》,加快重点企业培育,特别是要抓紧培育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鼓励重点企业围绕研发、设计、制造、管理、品牌、市场等方面,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每个产业中遴选出1-2户龙头企业,集中全市优势资源,将其打造成为品牌价值高、规模大、实力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大集团。以骨干企业发展拉动上下游产业链条,带动配套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形成骨干企业为龙头、产品和产业为链条、中小企业紧密配套、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 

  (三)以合作共赢助推产业跃升 

  抓住与长春、浙江省两地合作机会,开展深层次对接。对两地工业发展方面好的思路和做法,结合全市情况加以引进消化吸收,推进全市工业发展。在与两地产业对接中,提前谋划,找准切入点,主动引入和承接产业转移,推进白城市企业与两地企业合资合作。同时,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沟通联系,积极引入央企、世界500强等大企业入驻白城,大力推进域内外优势企业战略重组,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 

  (四)以两化融合实现产业跃升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区域产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实施重点企业信息化提升计划,每年滚动推进两个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推动信息化在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等方面广泛应用,打造一批有影响和竞争力的“两化融合”标志性企业。 

  注:1980-1997年以上指标统计范围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1998-2010年指标统计范围为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2011-2016年指标统计范围为2000万元以工业企业。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