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分析 走进白城 专题专栏
发布时间:2018-04-13 08:52:00    来源:
收藏

绿染鹤乡入画屏——我市“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综述

 

绿色,是鹤乡大地跳动的音符;绿色,是瀚海城乡的主色调。放眼瀚海大地,一幅幅“青山绿水共为邻”的写意画卷正徐徐展开……

呼唤绿色 构建生态地标

人们用“草原明珠”来形容白城这座塞外草原小城。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秀美的山水,代表了人们对神秘绿色草原的向往和礼赞。数百年的发展史,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唯独不变的,是它一脉相承的绿水青山——2016年初,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摆在“十三五”规划的“四项重点工作”之首予以高度重视,在总结两个“三年大造林”活动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大坐标审视,大手笔勾勒,作出了“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的战略部署。这是白城造林绿化建设的一大力作,是白城科学和谐发展的一大壮举,是保护西部生态进而构建吉林省西部生态屏障的一场决战。

绿化跟着规划走,大气魄、高起点的布局规划是科学建绿的前提。白城市委、市政府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确立了“一屏、两轴、三带、四区、五环”的科学规划总体布局,注重造林绿化的认识提升、观念转变;注重造林绿化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造林绿化的改革创新、实践探索,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样板区的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提高生态环境整治样板区的造林绿化质量,以省政府开展的林地清收还林为总抓手,重点实施林地清收还林、退耕还林、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和湿地修复“四大工程”,大力造林绿化。

这是一组可圈可点的数字:两年来,完成造林绿化77万亩,占规划任务的104.1%。其中:清收还林72.8万亩,绿化村屯608个,新增造林面积2.78万亩,村屯绿化完善1640个,创建省级“绿美示范村屯”14个,绿化公路305.3公里,新增造林面积1.42万亩;城市、县城新增绿地128.8万平方米。修复保护湿地96.43万亩,占规划任务的137.8%。其中:河湖连通新增湿地34.1万亩、退耕还湿13.5万亩、灌区新增稻田湿地18.83万亩、围封芦苇湿地30万亩。两年来,完成造林绿化77万亩,修复保护湿地96.43万亩……眼前的数字是枯燥的,而背后所反映出的成效却是鲜活的,令人振奋的。通过近几年的造林绿化,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框架和城市园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屯林围化、庭院林果化、道路林荫化、湿地景观化的生态建设格局,一道道绿色屏障锁住了风沙肆虐的脚步,让鹤乡大地染上了新绿、让荒山披上了绿装,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打造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塞上绿色州府,构建出了一个吉林西部的生态地标。

播撒绿色 扮靓生态本底

绿色,给这座草原城市增添了生态之美、现代之韵;绿色,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宜居之感、幸福之情。

“三年规划城市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县城新增绿地120万平方米。营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宜居宜业生态环境。”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以建设生态宜居城镇为目标,以“增绿量、提功能、强管理、上品位”为主线,以争创省级风景园林城、森林城、全国生态园林城和绿化模范县为目标,以主题公园、环城防护林以及广场、游园建设为重点,加大街路绿化、庭院绿化、住宅小区绿化的新建改造力度,上精品、增绿量,提升城镇形象,让城市居民接近自然、感受自然、回归自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传统的农业文明曾造就了无数富有诗情画意的乡间村落,令人遐想、让人向往;而如今行走于鹤乡乡村大地,一座座村庄园林化、一幢幢农居景观化、一片片景点多样化、一项项工程精品化——洮南市万宝镇共同村栽植杜松、云杉等高标准树木,绿化道路10公里;安定镇兴旺村栽植高标准柳树大苗9公里;绿化阳春羊奶公司厂区,栽植大径级银中杨、柳树1.3万株。

村屯绿化美化以省政府开展的“绿美示范村屯”行动为重点,紧密结合扶贫攻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建设洮北区城四家子村、镇赉县红岗村等14个省级“绿美示范村屯”。大安市月亮泡镇先进村结合脱贫攻坚八项工程建设,栽植樟子松、柳树、果树、花灌木等各类品种,一次成型,一次达标……美丽乡村的风景随处可见,那久违的乡愁承载的是满满的幸福。

“三年规划完善村屯绿化2423个,新建村屯绿化900个,创建省级‘绿美示范村屯’15个。”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创建省级“绿美示范村屯”行动,有序推进农村绿化美化。规划建绿、村屯围绿、见缝插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坚持村屯绿化与村屯整治相结合,大力营造环屯林、宅旁林、经济林,引绿进院、引果进园,创造了良好农村生态环境。同时,三年规划绿化公路360公里,其中高标准绿色通道150公里,营造水土保持林24万亩,为通道工程增添新绿,打造了横跨城乡的靓丽风景线。在此基础上,全市还重点开展湿地引水、土地整理、退耕还湿、芦苇湿地等工程,三年修复湿地103.6万亩,让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得以重现,让湿地草原成为白城最耀眼的生态名片。

呵护绿色 打造生态屏障

“以往,人们常说:养儿防老,而现在我们这里是‘养树’防老。”近年来通榆县兴隆山镇实施了每户一公顷养老林的创新模式,鼓励村民造林、养林、护林。该镇长胜村55岁的吕权种了2公顷养老林,老吕自己算了一笔账:造2公顷杨树林,可植树3600棵,按70%的成活率,到采伐期每棵树按现价70元计算,可得近20万元……“这就相当于给我们农民栽了绿色‘聚宝盆’,吃了养老‘定心丸’。”老吕掰着手指笑着对记者说。

近两年来,全市立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与扶贫攻坚、庭院经济和国有林场改革相结合,各地十分注重产业开发,增加造林经济含量,以充分调动林农造林积极性。全市两年营造经济林、樟子松等13.4万亩,占造林面积的17.4%,树种林种产业结构调整比例突破历史。

“军民融合林” “志愿者林” “青年林”……这些各具风采的绿色屏障让鹤乡大地上的一处处荒地丘陵一座座荒山坡地不经意间透出了绿意。近年来,全市各地坚持专业造林与社会造林同步实施,坚持苗木专营专管、政府招标采购制度,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向精细要质量,向质量要效益。造林绿化强化树种选择、栽植浇水、抚育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实行技术包保责任制,组织技术人员包地块、包农户,加强技术指导。广泛推广坐水、容器苗造林等抗旱技术,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重点工程全部采用工程管理模式,采取公开招标、工程监理和资金报账制,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专业队伍实施。城镇、道路、村屯绿化全部选用优质大苗造林,确保一次成林、成景。

随着造林绿化的深入推进和国家对土地的严格管控,落实造林地块难度越来越大。对此,全市各地坚持“清收任务总量不变,县域内地类地块内部调整,还林清一还一,清回即还”的原则,采取 “四清收” “三结合” “四必保”等措施,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清查保证造林用地。

栽下绿化树,引得春风度。如今的鹤乡,无论是江河岸边,还是道路两侧;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乡村,到处高奏绿色乐章,写满绿色诗篇,绿色已成为白城一张独具特色的“生态名片”。

今年,我市还将造林绿化37万亩、修复保护湿地24万亩。

站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200万鹤乡儿女,将并肩携手努力打造天蓝水碧、林茂粮丰、渔兴牧旺、人水和谐的美丽白城。

走进瀚海,就再也不想离开这片绿。

回首鹤乡,心头却永远走不出那片绿。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