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分析 走进白城 专题专栏
发布时间:2018-11-15 08:03:00    来源:
收藏

“风光经济”无限好——通榆清洁能源产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车子驶入通榆县内,路两旁低矮的树丛飞速闪过,远处,巨大的风车绵延至天际,一排排白色的风机迎风转动,形成了一片“白色森林”。

在通榆,清洁能源产业位于通榆县四大支柱产业之首,从改革开放至今,通榆不懈探索,让风变宝,用光生“金”,开启了“风光经济”产业之路。

通榆,常年降水量在300毫米左右。缺水,成了制约通榆农业发展的“紧箍咒”。

“没有煤、没有油,找块儿石头都发愁。”资源匮乏,让通榆一直缺少大的工业项目,工业基础薄弱。

然而,通榆地处大小兴安岭交会处及长白山气流通道上,特殊的地理区位为通榆带来了一大清洁能源——风。地面以上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4.8/秒,4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6.8/秒,65米高度年平均风速7.38/秒,年有效风速时长达7686小时。

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使通榆成为我省风能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风,刮来了产业,刮来了财富,刮来了发展的希望。

1999年,经省里规划批准,历时两年,我省首个风电场在通榆建成。“虽然是实验风电场,而且只有3.06千瓦,但对于通榆意义重大。”在通榆县能源局局长叶立兵的话语中,仍能感受到当时的激动心情。

正是这个小小的风电场,让通榆走出了一条依靠绿色能源谋求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风力发电产业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是电力输送,把电输送出去才能让风力发电实现价值。”通榆县副县长谢复强说。

为解决电力输送通道问题,由9家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全国首个专门用于风电输出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在通榆落地建成,成功破解了“发了电没人要”的风电发展难题。

叶立兵是这一工程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工程在2009年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还排除了内蒙古地区和双辽、梨树段的施工障碍,终于在2015年成功实现并网运行。”

乘着政策的暖风,通榆的风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榆昌盛500千伏开关站项目、通榆华能新华风电场项目、通榆220千伏升压站项目、中能电力杆塔和徽商电缆等风电项目以及风电装备制造、风电综合服务公司先后在通榆落户,一条以风电为核心的产业链条日渐成熟,让这个曾经饱受风害的小城又因风兴旺起来。

通榆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阴雨天较少,光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长超过2900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较好的光照条件,通榆“追光逐日”,相继引进香港保利协鑫、中节能等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4.5万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8万千瓦光伏扶贫等项目全部实现并网发电,在全县90个贫困村的脱贫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通榆以绿色能源产业的理念建设起一座生态经济城市。

在通榆县边昭村铁西村的易地搬迁新区,全部采用电供暖进行集中供热,减少了煤尘、炉渣的大量排放,环境效益明显。“现在,风在我们这里是宝贝!”家住新区的村民赵英龙道出了通榆人的心声。

昔日荒凉单调的盐碱地,如今变成了一座生机盎然的能源城,一个个白色风机,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通榆84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铺展开来。

距离通榆县城6公里处,即将建设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园业已规划选址完成,力争建成一个风气互补、风火互补、风光互补、区内直供、余电上网的产业新格局。

“风光经济”,还将继续书写这座西部小城的发展故事。

记者手记:

在通榆的采访中,不论是风力发电建设过程中的参与者,还是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他们的自豪中蕴含着对发展成果来之不易的珍惜之情。

通榆的风力发电,是无中生有、有中生新,让通榆人对风从恨变爱。态度转换中,是通榆用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闯出的一条发展清洁能源带富一方的路子,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块主阵地。实践将继续证明,改革创新不断进取,通榆将迎来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主办:白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吉ICP备170052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